近日,笔者走进位于浙江余姚马渚镇四联村的市大盛水产养殖场,工人们正在热火朝天地忙碌着,包装青鱼干、甲鱼等农产品发往全国各地。“这些是省农博会上的订单……”该养殖场负责人夏荣焕一边在电脑端接订单一边告诉笔者。这段时间,余姚市大盛水产养殖场仅在省网上农博会的订单每天就有几十单。跟大盛水产养殖场一样,余姚市广大农户利用“数字+”应用场景,推进“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有力地扩大了农业品牌影响力,也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五年来,余姚市创新思路,积极探索,深入实施品牌强农战略,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发展“绿色、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产品品牌,培育了一大批知名度高、市场份额大的农业品牌,成功注册了全品类区域公用品牌“四明臻货”,初步形成雁形农业品牌体系。到2021年底,全市累计获得宁波市级以上知名商标、名牌农产品、著名商标、驰名商标等236件,全市品牌农业收入占农业总收入的85%以上。
纵深推进基地建设,整合资源强品牌。余姚市立足“中国杨梅之乡”“中国榨菜之乡”“中国高山云雾茶之乡”等十大名品之乡资源优势,进一步落实发展优势产业政策,引导农民合理调整种植结构,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打造特色品牌。在此基础上,该市按照“产业集群、企业集聚、生产集约、连片发展”思路,发展“链式农业”,推进“1312”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培育省级示范性农业全产业链3条,初步形成“特色+规模+品牌”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格局。
同时,该市积极培育和发展与主导产业关联度高、市场竞争力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品牌+合作社+订单+农户”新型模式,将基地、合作社、企业紧密联结,延长品牌产业链条,实现商标品牌带动产业发展壮大的目标。目前,全市有53家合作社创建了品牌,51家合作社通过农产品质量认证,16家合作社拥有市级以上名牌产品,全市23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和联结基地面积15.5万亩,实现年均经营服务总收入5.9亿元以上。
充分依托科技创新,提升质量塑品牌。余姚市创新机制,加大科技投入,加强与浙江大学、宁波大学、宁波市农科院等科研院所的合作,积极主动对接农业高新科技项目成果,建立集科研、推广、应用为一体的科技服务体系,提高科技转化率,提升农业品牌品质。目前,全市50多家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企业与中科院、浙大、省农科院等40余个国内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成立了茶叶研究所、葡萄研究所、茭白研究中心等55家民营科研机构,引进和共同研发的农业新产品、新技术达200多项。
契合适应市场需求,多元营销拓品牌。余姚市积极开展多元营销拓品牌,鼓励品牌农业企业积极探索“互联网+”销售模式,“线上线下一起发展,两条腿走路”,进一步扩大余姚品牌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通过举办“农博会”等农产品会展活动、利用“杨梅节”“葡萄节”“甲鱼节”等农事节庆活动,大力宣传优秀农产品品牌,不断扩大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辐射力。
余姚市还深入实施“电商换市”战略,实现“网货下乡”和“网货进城”,促进农村青年创业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前,全市涉农电商销售50万元以上实体经营的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约120家,入驻天猫商城、京东等知名平台和网上农博、甬农鲜等地方特色平台的商家超过300家。2021年,全市农产品电商实现营业收入15.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