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大《北京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贯彻实施力度,提升政策精准送达率,北京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议事协调联席会办公室近期编制发布了《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操作指南和典型案例集》。以扩大《条例》社会影响力,激发全社会科技成果创新和转化动能,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助力北京加快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强化成果知识产权管理典型案例
案例一:
清华大学打造“线、点”结合的立体化知识产权运营体系,提升知识产权管理能力
【摘要】
建立良好的知识产权运营体系,对知识产权丰富的高校院所保护和发掘优质知识产权具有重要意义。清华大学建立了“线、点”相结合的知识产权保护运营体系,围绕重点学科的产业线开展专利导航分析,以重点项目为着力点进行知识产权布局,有效促进了知识产权数量质量双增长。
知识产权制度既是激励科技创新的成果供给机制,同时也是协调科技创新与市场应用关系的利益分配机制。《条例》明确提出,支持研发机构、高等院校、企业等建立本单位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提升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能力。围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升知识产权质量,清华大学建立了一套“线、点”相结合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体系,可为其他高校院所提供借鉴。
针对重点学科所对应的产业线,组织专利导航分析。清华大学根据自身学科特点,结合国家重点产业需求,在清华大学技术转移院和图书馆专利信息中心的协同推进下,聚焦人工智能、新能源、车联网等重点技术领域组织开展多项专利信息导航工作,引导重点学科、项目有序开展科研工作。例如,为辅助车辆学院相关科研团队凝练和调整研究思路,找寻技术空白和新的科研方向,清华大学调研行业竞争态势,跟踪国内外高校院所和龙头企业研发热点,技术分解分析各技术分支的专利申请趋势,助推车辆学院相关应用性研发的市场导向更加凸显,对产业需求的研判和呼应也更加精准。2016年至2021年6月,车辆学院共有31项科技成果以投资入股、技术许可等形式得到了转化实施,成果转化成效在清华大学各院系中名列前茅。
以重大成果项目为着力点,开展知识产权布局。清华大学技术转移研究院围绕重大科研成果开展高价值专利培育工作,指导并协助拥有技术创新性强、市场应用潜力大的优秀成果的科研团队开展专利布局。例如,医学院张林琦教授抗疫重点项目“新型冠状病毒抗体及其应用”,由技术转移院相关技术经理牵头,知识产权专员协同,组织抗体治疗领域专业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为该项目量身打造了一套适用于国内及国际的知识产权保护方案,实现专利在全球范围的广泛布局。基于此,在境内新冠病例缺乏导致临床试验困难的情况下,项目公司在境外积极开展临床试验并组织全球化商业布局,并于2020年成功实现项目技术成果的转化实施。
通过建立管理服务一体、保护与应用一体、“线、点”相结合的立体化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清华大学专利申请数量保持稳步增长,专利质量不断提高。2020年至2021年6月,共申请国内专利5720项,国内专利授权5208项,国际专利申请806项,其中PCT申请271项,国际专利授权457项,开展重点成果专利布局21项,转化专利等各类知识产权1034项。
【案例启示】
清华大学建立立体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体系,有效促进了知识产权量质齐升,对在京高校具有较强借鉴意义。
一是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市场应用,坚持问题导向,提升科研水平,保障知识产权创造的高质量技术内核。
二是回归专利制度的本源和初衷,将专利作为参与市场竞争的工具,以专利运营和成果转化为目标来统筹专利保护工作,改变不合理的科研评价和利益分配机制。
案例二: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对标国家标准,设计知识产权保护新体系
【摘要】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通过对标国家知识产权保护标准,实施机制创新,打造全新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实现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管理、运用、促进有机互动,使该院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实现标准化、体系化、规范化。
《条例》指出,本市建立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指导和支持研发机构、高等院校、企业等建立本单位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提升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能力。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以下简称“友谊医院”)对标国家知识产权保护标准,建立院内知识产权工作体系,形成“3+N”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成为全国首家完成国家《科研组织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认证工作的医疗机构。
为使医院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和运营能力达到国家相关标准,友谊医院建立了覆盖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管理、运用、促进等全流程,由院主要负责人牵头友谊医院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体系。体系分为管理层、主责部门、项目组纵向三级,涵盖转化办公室、科技处等10个部门。同时,友谊医院针对项目管理、专利确权保护、合同审查、转化收益分配、人才培养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具体举措。
项目管理方面,在院级课题中增设“高价值专利培育项目”,构建“市场评价引导+知识产权导航经费+专职技术经理人”组成的高价值专利项目评价与培育体系,提升项目的完整度与成熟度。
专利确权保护方面,友谊医院提出“提质增效”的工作方案,由该院培养的发明团队中的知识产权专员配合技术经理人,遴选面向市场化的科技成果,并从新颖性、创造性及实用性等方面进行评价。与此同时,医院还在北京地区的医疗机构中率先在中国(中关村)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及中国(北京)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完成了双备案工作,为医院在生物技术、人工智能及重大仪器设备研发领域的专利保护提供了快速通道。
合同审查方面,友谊医院建立起了知识产权“三审制”制度,由知识产权专员及相关部门完成转移成果的知识产权条款的拟定与审核,对于单笔大于3万元的合同由第三方律师机构进行独立审核,从“责、权、利”三个方面进行把控。
转化收益分配方面,友谊医院依据《条例》内容,完成了对知识产权收益分配的内容改革。一是将原定的“7:2:1”(发明人团队:成果转化部门:医院)的转化收益分配比例修改为“7:3”(发明人团队:成果转化部门)。二是细化成果转化相关环节流程,形成了科学合理、责任清晰、公开透明的收益分配路径。
人才培养方面,友谊医院在人才培养计划中设置了知识产权培训内容,并设立了知识产权专员名称和岗位,有利于提升院内知识产权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
自知识产权标准化管理体系建立以来,友谊医院已筛选出18项“高价值专利培育项目”,经过两年的培育,其中1项入选“2019中关村国际前沿科技成果展”、1项在第二届首都医学创新大赛中荣获三等奖、2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立项、1项完成30万元专利转化、1项获3项发明专利授权等。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医院的授权专利数量连年增长。2020年,医院授权的发明专利15件、实用新型专利40件、外观设计专利3件。2020年专利授权总量较2019年授权总量增长率为152.2%,授权发明专利的增长率为275%,授权实用新型专利的增长率为105.3%。医院的转化收益连年提升,已完成院内全部12项转化项目的收益分配工作,分配总金额487.9万元,可用于转化平台建设的收益为213.6万元。医院已培训初级知识产权专员350余人,占一线科研人员比重35%;中级知识产权专员160余人,占一线科研人员比重16%,高级知识产权专员150余人,占一线科研人员比重15%。截至2021年6月底,医院在全国范围内共培养1300余名学员。
【案例启示】
友谊医院针对自身特色,将落实《条例》与知识产权贯标结合起来,形成了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的“五位一体”运营机制,从而提升了科研和成果转化效率,为医疗卫生机构提供了两方面经验。
一是建立横纵集合、覆盖全院的标准化、体系化、规范化的知识产权管理体制,形成科研项目管理与知识产权管理的协同;
二是创建了以技术经理人及知识产权专员为主要责任人的知识产权专业运营团队,形成了知识产权运营的高端生态环境,有效提升了医院知识产权运营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