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至2021年9月,福建厦门法院共受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11694件,审结9987件,一审服判息诉率90.7%。其中,审理的一起假冒注册商标罪案,入选2019年“中国法院十大知识产权案件”;审理的一起商标权纠纷案,入选2020年全国法院系统优秀案例评析。
近日,在厦门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六次会议上,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谢开红报告了2019年以来厦门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情况。
据悉,近年来,厦门法院发挥知识产权审判职能作用,不断深化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三合一”审判机制改革,打造多种知识产权保护协作平台,构建多个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交流高地,努力为该市乃至闽西南区域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一流法治营商环境提供优质司法保障。
聚焦“三类重点”
据介绍,在知识产权保护上,厦门法院近年来尤为重视科技创新成果保护、创作者权益保护、商业标识保护。
厦门知识产权法庭法官走访调研“双创”企业。
针对科技创新成果保护,厦门法院出台助力营造创新创业创造良好发展环境的十二条措施,加大对关键核心技术、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及种源等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审结技术类案件1208件。
在创作者权益保护上,通过加强对短视频保护、互联网音乐平台被诉侵权等新类型案件的研判,不断完善司法保护规则等,新收著作权类案件6523件,审结5555件。
在商业标识保护上,新收商标及不正当竞争案件2082件,审结1564件,不仅依法制裁商标恶意抢注、攀附商誉、虚假宣传等行为,营造品牌创新的良好环境,还着重加强对“西湖龙井”“安溪铁观音”等地理标志的司法保护,保障区域特色经济发展。
健全“三项机制”
近年来,厦门法院坚持以改革思维破解难题、以创新方式保护创新,通过制度改革和科技变革,不断提升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能力和水平。其中,通过建立、健全“三项机制”,有效保护知识产权。
“健全知识产权诉讼机制”上,厦门法院不断深化“三合一”审判机制改革,并着力破解举证难,出台解决当事人举证难工作指引,调查令申请签发率达100%,准予保全申请的比例超过90%。
“健全技术事实查明机制”上,厦门法院在福建省率先聘请18名审判咨询专家,建立由45位专业人士组成的兼职技术调查官库,初步形成以兼职技术调查官为主体、审判咨询专家为支撑的多元化技术调查体系。
“完善案件繁简分流机制”上,对类型化、商业化维权案件,厦门法院探索独任制审判、要素式裁判、示范性判决等制度,对事实清楚、法律适用明确的二审案件,独任制适用率67.2%。
打造“三大平台”
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上,近年来,厦门法院还注重强化协同配合、构建起大保护格局,并打造出跨区域知识产权保护协作平台、跨部门知识产权保护协同平台、全链条知识产权保护服务平台等三大平台。
其中,在打造跨区域知识产权保护协作平台上,厦门法院通过与漳州、泉州、龙岩三地法院签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协作协议,成立闽西南创新企业法务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联盟。此外,注重加强司法审判与行政执法衔接协作,厦门法院与泉州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立协同保护合作机制,设立泉州巡回审判庭,拓展现场勘验、巡回审判等便民利民举措。
厦门知识产权法庭法官对调解员促成的调解协议予以当场确认。
厦门法院与厦门自贸委、厦门市市场监管局、厦门市文旅局、厦大知识产权研究院共建厦门知识产权司法协同中心,动态聚合行政单位、调解组织、行业组织、科研院校等参与协同保护,积极打造跨部门知识产权保护协同平台。
此外,厦门法院打造全链条知识产权保护服务平台——福建省首个自贸区跨境电商知识产权基层服务站、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厦门火炬高新区工作站等,开展常态化走访、订单式服务和专题授课等60余次,为“三高”企业提供涉诉风险防范指引、纠纷诉前化解绿色通道服务等。
构建“三个高地”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厦门法院还创新建立起“三个高地”,以持续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一是创新建立海峡两岸青年学生知识产权法学教育实践基地,通过聘请台胞陪审员、台籍审判咨询专家、台籍兼职技术调查官,适时向台企提供涉诉风险防范指引等,构建涉台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交流高地。
二是通过运用微信、抖音等多种平台,发布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情况、典型案例,通过深入行政机关、行业协会和高新企业等开展宣讲、授课,针对发现的管理漏洞及时提出司法建议,厦门法院着力构建知识产权法治宣传教育高地。
三是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与厦门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共建理论和实践创新基地,构建高素质知识产权审判人才培养高地,提升队伍专业化水平。(余乃鎏、陈宝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