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川渝两地法院携手推动建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知识产权保护合作机制。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紧紧围绕“双城经济圈”建设,不断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构建内陆开放高地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和服务。
多措并举 保障举证
想要下载一个手机APP,用户只要打开该APP的官网找到下载链接即可。但是某品牌手机的用户们却发现,自己的手机在打开某互联网企业的官网后无法直接下载APP,反而会收到手机提示该企业官网有安全风险,并建议用户通过手机商自己的应用商店下载相关APP。这种拦截和引流用户的行为,让该互联网企业损失了不少潜在用户。
“这起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件,涉诉双方都是世界知名公司,如果等到判决出来再采取相应措施,对这家互联网企业造成的损失可能将无法逆转。”承办该案的法官刘娟娟介绍,“法院依法及时发出首份知识产权诉前行为保全裁定,阻断了手机商涉嫌不正当引导用户的行为,有效维护了APP分发市场的竞争秩序,有力保护了申请人的合法权益和竞争优势。”
“知识产权案件的举证难度相对较大,而侵权损害后果发生较快,容易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民三庭庭长赵志强表示,“必须合理运用知识产权临时保护措施,除了切实发挥行为保全、财产保全、证据保全的制度效能外,还必须在个案审理中合理分配举证责任,依法弥补当事人举证能力的欠缺与不足。”
2017年以来,重庆一中院受理临时禁令申请案件8件,证据保全申请案件46件,调查取证60余次,发出律师调查令100余份。积极发挥能动性,让举证责任分配更趋合理,加强证据保全工作,让举证主体更赋权能,已经成为知识产权法官们的共识。
树立规则 强化引导
实现个案的公平正义十分重要,发挥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导向性也很重要。重庆一中院在审理社会影响大、关注度高的重大、疑难案件时,加强对审判实务中重点难点问题的研究处理,确立一系列裁判标准,为市场主体提供行为示范和有效指引,促进了裁判尺度统一。
在审理毛某与重庆某软件职业培训学院合同纠纷案的过程中,重庆一中院就特别注重该案在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中的导向作用。毛某原是该培训学院的职工,在工作中获取了一些公民个人信息。离职后,毛某将所获取的公民个人信息对外进行售卖。培训学院发现后对毛某提起了诉讼,要求毛某对学院的损失进行赔偿。
毛某的行为当然是违法的,但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发现,学院也是通过非法途径获得这些公民个人信息的。那么学院非法获取的公民个人信息能否作为学院的商业秘密受到法律保护?这成为了本案的焦点。
“司法裁判必须重视它的引导作用。”承办法官告诉记者。如果学院非法获取的公民个人信息受到法律保护,那无异于鼓励了这种违法行为。最终,法院判决明确了学院非法取得的个人信息不能作为商业秘密受到法律保护,有力维护了公民个人信息安全。该案也入选了2017年中国法院50件典型知识产权案例。
“知识产权审判必须时刻服务大局,精准回应经济发展需求,全力构建法治化营商环境。”赵志强表示。作为知识产权法官,应该认识到新的竞争行为、新的经济模式层出不穷,司法应该保持和现实的积极对话和良性互动,必须始终保持谦抑性,密切关注市场导向。
聚合力量 全面提速
近年来,重庆一中院知识产权案件数量激增,其中涉及知名企业的案件不胜枚举,如涉“天厨味精”“晓宇火锅”“嘿,小面”“海宁皮革城”等品牌的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件,涉“雅诗兰黛”“红牛”“普拉达”“陈麻花”“茅台”“五粮液”“骆驼”等知名商标的侵权纠纷案件,涉德国西门子、美国奥多比、法国欧特克等知名软件公司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纠纷案件等,一度引起社会热议。
近三年来,重庆一中院院庭长带头审结包括涉腾讯、华为、加多宝等知名企业在内的知识产权案件1150件。2016年,该院院长卢祖新担任审判长审结“和美家”商标侵权案后,当事人专程来院递交感谢信,并赠送“知识产权保护之盾”铭牌:“法院的判决展示出很高的审判水平,有利于推动中美两国间商务合作关系的开展。”
重庆一中院还不断深化“简案快审、繁案精审”分流机制,科学识别疑难案件,实施法官联席制度,力争同案同判。根据案件类型、法官专业背景、办案经验等因素进行科学分案,为同案同判、类案类审提供人员调配上的支持,使不同性质、不同复杂程度的案件各适其宜、各得其所。
同时,重庆一中院不断完善知识产权案件多元纠纷解决机制,丰富和拓展专业化、多元化的知识产权纠纷解决平台,鼓励和引导市场主体选择便捷、高效的纠纷解决途径。重庆一中院与重庆市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重庆市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促进会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着力打造知识产权纠纷诉调对接平台,近三年来成功调解各类知识产权纠纷500余件。
在与行政机关、仲裁机关衔接方面,重庆一中院与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等市场执法职能部门对相关商标侵权案件审理中开展共同调解的具体需求和操作方式进行梳理,联合开展诉讼案件的调解工作;与重庆市知识产权局法律事务处建立沟通交流机制,加强知识产权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的衔接,促进司法、行政在法律适用上的统一和协调。在仲裁机构方面,与重庆仲裁委员会开展定期会议机制,通报案件工作情况,促进仲裁行业健康发展。
此外,重庆一中院还提炼大量案例,面向社会和企业发布《知识产权民事案件诉讼指南》,明确受案范围、裁判依据、举证规则等,引导有序诉讼。法官结合“智能制造企业的专利风险防控”等主题,为市智能制造企业、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开展专题讲座,并多次走进园区为民营企业提供法律咨询,走进学校开展示范庭活动,发挥知识产权司法引导、教育功能,营造社会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氛围。近三年来,该院邀请企业代表、高校师生等旁听知识产权案件庭审600余人次。
内外挖潜 质量双升
重庆一中院根据知识产权审判专业化特点,着力打造高素质、复合型、专门化审判团队。该院民三庭5名法官及4名法官助理均为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平均年龄37岁。近三年来,该庭先后有3名法官荣获“全国优秀法官”“全国知识产权先进个人”“重庆审判业务专家”称号。
面对案件数量与日俱增的状况,为保障案件质量同步提升,审判团队除了从内部挖潜外,还充分依托本院“专家咨询库”的力量,请行业专家出具专家意见书,为合议庭评议案件提供智力支持。
2020年,一起“胶囊内窥镜”专利权权属纠纷系列案件在重庆一中院立案。受案后承办法官了解到,涉案专利胶囊内窥镜是用来检查人体肠道的专业医疗仪器,主要作用于人体内部,帮助医生对病人消化道系统病患进行诊断。该专利技术方案复杂,技术事实查明难度较大。
为此,重庆一中院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申请,在全国范围内统筹调派安徽大学光电子技术专业教授吕亮作为本案技术调查官参与案件审理。吕亮多次通过远程文件传输、音视频通话等方式与本案合议庭沟通相关技术问题,并专程从合肥赶赴重庆现场勘验涉案产品专利,协助合议庭迅速查明了有关技术事实。
为配合疫情防控,减少来自五省市的各方当事人、代理律师、技术调查官以及专家辅助人的聚集风险,承办法官在征得各方当事人同意后,该案最终采用“云审判”在线庭审方式完成了开庭审理。
打造品牌 步履不停
在知识产权司法实践中的长期积累、稳扎稳打,让重庆一中院迎来了更广阔的发展机遇。2021年6月16日,重庆知识产权法庭在重庆一中院揭牌。重庆市市长唐良智表示:“重庆知识产权法庭揭牌成立,为全市深入推动科技创新,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提供了重要司法保障。”
一个多月之后,一封来自美国西门子工业软件有限公司的感谢信交到了重庆知产法庭副庭长谭颖的手中。在这起诉讼标的额为1600万元的涉外计算机软件侵权案中,经过重庆知产法庭和“老马工作室”调解员马善祥的共同努力下,该案顺利调解,并由被告向原告的经销商进行了正版采购。
自重庆知产法庭成立以来,截至7月31日,法庭共受理案件2927件。高效办理案件之外,法庭还致力于打造重庆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创新研究中心,创建优秀调研基地。法庭组织全体干警参加川渝两地法院知识产权涉外审判业务培训,探索具有国际视野的知识产权审判人才培养机制。7月28日,英国驻华大使馆知识产权专员穆康一行到重庆知产法庭参观,双方达成加强合作交流意向。
除了务实开拓、步履不停的干劲,重庆知产法庭还在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指导下,努力打造“重知讲坛”品牌,秉持“用创新的方法保护创新”理念,始终关注产业发展方向,聚焦理论和实践中的焦点问题,力争为全国知识产权审判和知识产权业界提供学习交流与实务参考的平台。
据了解,未来的重庆知产法庭,将在优化知识产权案件管辖布局基础上,统一裁判标准,全面实现“知识产权审理专门化、管辖集中化、程序集约化和人员专业化”,形成“全域管辖、三审合一、三级联动”的审判体系,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服务保障重庆创新驱动发展,助力成渝地区建设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