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很火,却有一些发布者故意编造一些耸人听闻或境遇凄惨的故事,比如有团队连哄带骗、滴眼药水、上手掐疼,只为了让凉山女孩流泪带货卖苹果。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中国短视频用户规模为8.73亿,占网民整体的88.3%。刷短视频已成为网民的主要娱乐方式之一,不少行业也搭上短视频快车获益匪浅。然而,短视频领域存在的问题也不少,如盗版、低俗、造假等问题频出。其中,部分视频的造假手段到了非常恶劣的程度,亟须采取更有力、有效的打假措施。
媒体曝光过不少短视频造假案例,虽然相关责任人受到公安机关依法处罚,但对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却难以完全消除。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恐怕还会有人为了流量、卖货等利益,继续炮制假视频。
频繁上演的短视频造假事件,固然是造假者为了利益不择手段,但根源是网络平台未“守土尽责”。根据《网络短视频平台管理规范》规定,网络短视频平台实行节目内容先审后播制度。如果网络平台严格审查视频内容,造假短视频显然没有机会输出,也就无法误导公众、牟取利益。由此而言,相关平台“守土失责”,应受追责。
对于短视频造假,除了需要警方、网友参与打假之外,更需要网络平台承担主体打假责任。网络平台有义务严格审核视频内容,为网友提供符合法律规定、社会道德规范的健康信息。同时,还需要广电、市场监管、网信等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参与打假,主要是监督、监管网络平台履行主体责任,杜绝造假。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