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省集成电路产业园区,虽然处于疫情防控特殊时期,但为提高企业知识产权和科技创新能力与水平,第八“晋芯大讲堂”期暨中集知联直播课仍如期举行。中国产业互联网发展联盟副秘书长、集成电路知识产权秘书长杨晓丽在以“线上课程直播+在线研讨”方式进行的讲座上表示,未来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应注重知识产权的布局和保护,知识产权将逐渐成为制约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之一。
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给国内各行各业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处在疫情中心的武汉,聚集了国内集成电路产业及相关行业的一众主力企业,包括长江存储、武汉新芯、武汉弘芯、新思科技、联发科、天马、京东方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半导体行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尽管如此,伴随着企业复工复产的进行,我国1-2月份集成电路进出口数据仍然保持了大幅增长。
3月16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毛盛勇介绍2020年1-2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时表示,高技术产品增势良好,半导体分立器件和集成电路产量分别增长31.4%和8.5%。
“集成电路产业是一个全球化的产业,知识产权保护是必须遵守的游戏规则。”杨晓丽说,集成电路是技术密集型行业,作为基础产品受到下游终端产品合法性的制约非常强大,在技术和专利的许可、转让以及由于国外的NPE的存在,导致企业的专利诉讼风险比较大。
杨晓丽表示,这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一是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建立比较晚,发展的整体水平与美日欧等集成电路发达国家和地区存在明显差距。我国第一部专利法颁布于1984年,知识产权制度的建立远远晚于集成电路产业发达国家,加之国内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水平良莠不齐,对半导体技术的理解和服务能力较国外机构差距明显。
二是我国集成电路知识产权制度有待完善。我国于2001年颁布并实施了集成电路构图设计保护条例和相关实施细则,一直以来集成电路产业遵循着摩尔定律快速发展,但是该条例和实施细则自公布以来,从来没有修订过。其中关于构图设计、图例清晰度等规定已不适合当下产业的发展现状,无法很好地起到产业促进发展的作用。
三是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知识产权专业人才极度紧缺。截至2019年6月底,我国专利代理师资格人数为4.75万人,专利代理师职业人数为2万人左右,数量远远不能满足我国知识产权行业的整体需求。具有集成电路专业相关背景的专利代理师更是紧缺。
四是我国重大科技活动缺少有效的知识产权评审机制,现因很难确定知识产权质量标准从而无法提出要求,且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缺少知识产权分析,难以保证知识产权成果的质量,在产业化过程中也可能存在知识产权风险。此外,地方政府投入较大的产业发展、重大工程,以及企业股权投资、企业收购等经济活动中,大多还没有建立强制性的知识产权尽职调查或评审机制,难以及时发现其中可能存在问题,以及针对可能存在的风险制定针对性的应对策略,尤其是在技术含量极高的集成电路领域。
杨晓丽表示:“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包括车联网、智能家居、智能网联、穿戴式装置、物联网、工业4.0都将带动集成电路应用和产业规模的持续增长。根据估算,未来五年集成电路产业将持续增长。”
“当下,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技术创新成效已经显著,专利申请数量持续增加,集成电路产业初步建立起知识产权风险防范和保护意识,国外布局也在逐步增强,专利价值凸显。接下来,应该着力破解如何降低整个产业的知识产权成本,提升产业竞争力,如何集中有限的力量应对风险,如何统筹战略布局创新技术,力争弯道追赶和超越。”杨晓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