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技术创新驱动,核心在于知识产权。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有助于降低技术创新的风险和机会成本,激励企业将创新资源从模仿转向自主创新,不断提高创新能力。但是这些主要针对沿海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以及处于世界技术前沿的产业而言。相对于沿海发达地区,中西部内陆地区的经济发展更多依赖于知识外溢带来的红利效应。“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需要与中国当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优化、增长动力转换以及区域增长差异的现实情况适应。因此,更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并不意味着采取一刀切,更应该“量体裁衣”。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首先,根据产业发展特点制定适宜专利规划,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中国经济、科技发展存在地区间不平衡,导致知识产权发展水平也存在地区差异。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自主创新水平较高,而中西部内陆地区发展更侧重模仿创新发展。各省市区地方政府应该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创新水平制定相适应的知识产权保护目标及相应政策,比如中西部发展中地区的技术创新成果主要是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专利,注重技术引用和技术成果应用保护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有利于激励小创新,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转型;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技术创新成果主要是发明型专利,保护发明型专利更有利于激励技术创新资源从事高水平技术创新活动,促进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
其次,明确各级政府的主导作用,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和政策。在吸收发达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经验的同时,根据中国经济增长转型、区域差异大的具体国情,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联合运用法律及行政手段,完善和调整现有知识产权保护立法和政策,进一步严格知识产权保护,激发研发者及研发机构的技术创新热情,凸显技术创新驱动力发展地位,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灵活、可调整的知识产权立法和政策,不仅要适应不同行业、企业规模、研发周期长短、市场需求前景、地区差异,而且还要能引导提高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集合全社会力量有效配置技术创新资源,激励各市场主体积极推进持续技术创新。
再次,强化市场的核心资源配置作用,推进知识产权成果转化运用。创新驱动发展的本质就是通过知识积累与创新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知识产权成果进行大规模创造和有效运用,产生经济效益形成现实生产力。现实生产力由于市场经济认可进一步进行研发创新进行知识积累和创新,形成良性螺旋上升。提高知识产权成果的转换应用,不仅要寻找合适的专利池与专利组合、专利联盟与创新联盟等有效转化的运营模式,分散知识产权专利有效集中,降低信息风险不对称;还要完善专利成果转换政策解决质押及估值问题,促使智慧资产具备融资能力,加大知识产权创业落地;更需要的是合理利益分配制度,在保障投资者积极性的前提下,有效激励知识产权所有人,兼顾各方利益。
最后,加大市场主体的协同执法力度,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随着各市场主体知识产权意识的提高,与之相关的纠纷和案件的数量会增加,复杂程度也会增加。要将知识产权保护落到实处,就需要更加专业、规范、系统的执法体系,包括联合知识产权保护相关部门进行分工协作,明晰部门职责;培养专业执法人才,保证执法专业高效;设定惩罚性赔偿细则,严厉打击恶意侵权;建立知识产权侵权档案,曝光侵权黑名单等措施,公平公正地维护知识产权所有人权益,更好贯彻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促进技术创新高质量发展。
知识产权保护通过技术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一个长期、持续、系统的过程。作为知识产权专利申请大国,中国需要不断完善和发展以上四条路径,才能建立更加严格、更加契合市场经济发展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才能实现自主创新强国,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