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一身阿迪耐克“洋品牌”会被人认为“潮”。而2018年起,胸前背后印着汉字logo和刺绣图案的T恤卫衣,成为了年轻人眼中的“潮”服。
这就是“国潮”崛起。有人这样定义国潮:中国大陆设计师或主理人原创的潮流品牌,设计上融入了设计师自己的设计风格、个性思想以及生活态度。最重要的是,品牌是对本土文化的表达和彰显。李宁在纽约时装周上的“悟道”系列、汉服文化、故宫博物院文创产品,都是受到年轻人追捧的、将传统文化元素与时尚潮流结合的国潮代表。
有媒体分析认为,“国潮”崛起的原因主要是迎合了传统文化认同感的社会需求,以及消费市场年轻化下资本对文化IP的推动。
在笔者看来,这些设计感鲜明的服装也好,饰品也罢,能够被推向一个消费高潮甚至聚集为文化符号,最大的基础是中国对知识产权的愈发重视和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逐年推动。
2017年8月10日,一场关于当红热播剧《甄嬛传》的抄袭指控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文化创意界的知识产权问题直接而赤裸地暴露在大众面前,被推向前所未有的关注热潮,暴露出文创产业发展中存在知识产权侵权现象普遍、维权渠道少、维权成本高等问题。而文创产业发展的灵魂就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包括“国潮”在内的文创产业是否能走得长远,核心就在于知识产权保护。
今年是《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颁布实施的第11年。十多年里,文创产业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不断进步。以北京朝阳区的国家文创实验区,2017年园区内开设了文创产业知识产权保护服务分中心和12330(全国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公益热线)工作站,不出园就能调解知识产权纠纷,也便于及时发现和处理专利侵权、假冒行为线索。
这些知识产权政策和服务上的升级,都是“国潮”兴起的铺路石。但现有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还不够,相关法律制度还需完善,社会环境和大众认知也需要更全面深入的普及。只有强有力的知识产权保护,才能让文化产业真正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浙江在线记者申思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