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刚刚发布的《2019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国连续第四年保持上升势头,排在第14位,超过日本、法国,“在领先的创新国家中稳稳占据一席之地”。
在这一指数评估中,“创新质量”是一个顶层指标,审查的是高校水平、科学出版物和国际专利申请量。今年我国“创新质量”由去年的第17位上升至今年的第15位,在中等收入经济体中排名第一。去年,我国通过《专利合作条约》途径提交的专利申请受理量达5.3万件,仅次于美国,成为专利申请第二大来源国。这一情况与当前我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与运用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知识产权国际合作不断加强密切相关。
对上海而言,我们应该认识到,知识产权是上海全面开放和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基本保障、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竞争力的核心要素。目前,随着开放型经济深度发展,双向投资力度不断加大,上海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正呈现出新的特点:大力开展与国际知识产权规则的对接与保护能力建设,正成为上海贸易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推动力。
近年来,上海服务贸易快速发展,技术贸易特别是技术进口规模增长迅速,参与国际知识产权交流力度不断加强。数据显示,去年上海技术贸易合同金额达139.5亿美元,其中进口42.87亿美元,专利技术的许可、转让和计算机软件进口规模高速增长,技术引进结构更趋合理。同期,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良好。去年,全市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规模占货物出口规模比重达到42%。通过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上海贸易结构也得到优化。
与此同时,上海双向投资高速增长,特别是产品、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海外市场风险防范和自身知识产权维权需求不断增长。在加大技术引进的同时,本土技术出口需求和能级也在提升。去年,上海技术贸易出口规模近96.63亿美元,同比增长39.1%。领英前不久发布的《中国B2B品牌全球化营销白皮书》显示,中国“出海”的B2B企业不受地域及企业规模的限制,不过,位于北上广及沿海省份的企业业务发展更为成熟,“出海”需求更为旺盛,占比之和超过70%,其中上海占近25%份额。随着上海企业在海外投资规模扩大,对国际知识产权规则以及所投资国知识产权法律也产生了具体对接需求。
近年来,上海还积极开展知识产权国际合作,加强各类知识产权争端应对和风险防范能力建设。专家认为,针对新的发展趋势,上海推动贸易投资领域知识产权保护人才培养的重点也在变化,不仅突出了当前世界贸易和全球化背景下与国际贸易争端有关的知识产权规则和问题、新兴领域知识产权保护探索、知识产权纠纷实务等内容,同时新增了上海知识产权的保护和运用,以满足在华外企开展知识产权保护的需求,服务上海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