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3日,日本丰田汽车公司(以下简称“丰田汽车”)向全球公开宣布,作为电动车普及措施的一环,无偿提供丰田汽车持有的关于电机、电控(PCU)、系统控制等车辆电动化技术的专利使用权(包含申请中的专利)23740项,同时声明为了推动电动车的研发制造,对使用丰田动力传动系统的企业进行技术支援。
丰田汽车此举在中国汽车行业尤其是新能源汽车行业引起了巨大轰动,从推动全球汽车电动化发展这个角度上而言,丰田汽车的“慷慨”和“任性”值得赞赏,但是大家又都在质疑这次开放专利事件背后真实的商业意图是什么?作者尝试从丰田汽车商业谋划的角度,从战略层面和经营层面两个方面做出大胆剖析。
从企业战略层面来看,丰田汽车最有可能的“醉翁之意”可能是以下三点:
“放水养鱼”做友圈。这次开放专利涉及燃料电池专利约8060项,占到了专利开放总数的三分之一,旨在于燃料电池汽车前期推广不力的情况下,更进一步助推燃料电池的产业化发展,全力构建燃料电池汽车的产业生态圈和“朋友圈”。试想,如果在此次专利开放截止的2030年底,燃料电池汽车做市场规模做大并成为主流技术,丰田汽车毫无疑问将成为最大的受益方。
“抛砖引玉”抢主流。消费者往往不在乎哪种技术最先进,而是更关心哪种技术最主流,正如IBM公司在网络协议和网络标准的制定过程中,对专利技术保护过严而失去了成为主流技术的机会,所以从2004年起开始每年策略性地开放部分专利一样。对于丰田汽车而言,首先,由于对于前期混合动力技术的专利保护过严,导致纯电动汽车反客为主成为了全球市场的主流;其次,由于纯电动汽车技术存在现在难以攻克的技术瓶颈限制,本田、通用、宝马、奔驰等公司已经陆续开发出了可以取代“行星齿轮结构”核心技术的新的混合动力技术,使得丰田汽车一直引以为豪的混合动力核心技术优势面临诸多挑战甚至可能面临被技术取代的风险;第三,丰田汽车本身拥有的控制类的专利数量不多,对于当今的新能源汽车行业而言,潜在的更大的竞争对手在通信、芯片、控制系统相关企业,通过此次开放专利如果能够通过交叉许可构建“朋友圈”成为“友军”,无疑给自己减少了后续发展的障碍。
“李代桃僵”保外围。丰田汽车申请的包括“行星齿轮结构”核心技术在内的大部分混合动力基础专利已经到期失效,通过这次主动地整体开放专利,能够在基础专利失效的情形下继续发挥外围专利的作用。
从企业经营层面来看,丰田汽车最有可能的“醉翁之意”可包括以下三点:
“借尸还魂”谋获利。类似于汽车4S店的盈利模式,丰田汽车可凭借自己雄厚的技术积累,通过无偿提供专利使用权的方式,后期通过技术支援收费,当然也不排除通过单独销售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和燃料电池关键部件等核心零部件,通过做好上游供应链获利的可能性。
“笑里藏刀”签协议。类似于特斯拉的专利开放策略,通过双方签署专利免费使用许可协议,进而签订一系列不平等协议,比如只能使用丰田汽车的关联技术、不能对丰田汽车发起专利诉讼、将专利反向许可给丰田汽车等。
“树上开花”做生态。类似于苹果公司的商业模式,丰田汽车可对于能够提供电机、电池、电控等电动车的关键技术企业,提供商品化的技术支持,全力支持做大第三方生态。例如,2018年底,吉利旗下公司科力远,同时也是丰田的零部件供应商,就以1元的成本象征性的拿下丰田混合动力核心技术。
在纯电动汽车核心技术得到突破之前,丰田汽车这次开放专利行为,无论从战略层面上还是从经营层面上都是一步好棋,不但能继续保持自身优势且能带动整体经营效益的发展,还能为自己下一步纯电动汽车相关技术发展完善争取足够的时间。
所以说,这次丰田汽车开放专利真实目的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是想把市场蛋糕做大后“在乎山水之间也”。(董新蕊)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