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规范“老北京”招牌使用标准,一个月前北京市西城区对什刹海地区虚假“老北京”户外广告牌进行了整治。不过,北京商报记者近日走访发现,什刹海地区依然有商铺打擦边球,将招牌进行遮掩继续经营。此外,周边存在大量与南锣鼓巷等景点雷同的商铺,同质化现象严重。作为北京的一张名片,特色商业街如何破局同质化、突出特色化成为当务之急。
遮挡“老北京”招牌
北京商报记者近日连续走访什刹海周边地区,发现在烟袋斜街等地,打着老北京旗号的门店依然不少,部分门店招牌甚至以白色纸张将“老北京”三个字粘贴遮挡。
一家仅能容纳一人的档口门口挂了四个招牌,每个招牌上都写着好几种全国不同地区的小吃。其中,“老北京炸灌肠”、“老北京爆肚”都已经被部分遮挡,仅留下“炸灌肠”和“爆肚”字眼,但是香港咖喱蛋、炸榴莲酥、盐酥鸡等字样依然在招牌上。而在这家门店不远处是一家名为“台湾著名小吃绝对丸美”的店,门口赫然挂着“爆肚”字样的招牌。
什刹海地区是北京旧城内最大的一片历史风貌区,其中有大量的胡同商业区,烟袋斜街和荷花市场是其中最为知名的商业区,也是较早获得北京特色商业街称号的两条特色街区。今年2月,什刹海景区行政综合执法中心牵头,联合城管、公安、工商、食药监等相关部门对景区内的虚假牌匾进行了整治,“老北京”户外广告牌被撤掉30多个。除了带有“老北京”字样的虚假宣传牌匾,对一些挂有其他地区的宣传牌匾,如“老长沙大香肠”等,执法人员也进行了暂扣。
据了解,对于整治的乱用“老北京”旗号的招牌,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原本“老北京”有这个项目,但是本身做得不正宗,不能代表“老北京”,比如老北京涮肉;另外一种是“老北京”根本没有这个项目,比如老北京炸鱿鱼、老北京榴莲酥。但是整治之后,仍有部分商户打擦边球,遮挡招牌后继续营业,不过也有部分小饰品、餐饮等商户已经关门,有的打出了“撤店甩货”的招牌。
同质化严重
此外,烟袋斜街还存在大量与南锣鼓巷等景点雷同的商铺,比如售卖精油、服装、工艺品等等,这些商铺虽然没有在招牌上以“老北京”自居,但属于非北京特色的商品和服务。
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烟袋斜街内大量售卖工艺品、服装服饰和小吃的店铺取代了具有文化特色的店铺,商铺们“什么受欢迎就卖什么”,而店铺重叠、业态低端化、商业气氛浓厚已经成为了特色商业街留给游客的“刻板印象”。
除了清理假冒“老北京”的店铺招牌,对于什刹海地区的特色商业街如何进行“特色”运营,北京市西城区什刹海风景区管理处工作人员表示,需经过街道授权才能接受采访,而什刹海街道相关工作人员称需西城区委宣传部发函才能接受采访,但截至记者发稿时,西城区委宣传部电话始终无人接听。
清华同衡旅游与风景区规划研究所在2017年发布了什刹海地区的商业化程度及游客行为分析,其中,对什刹海区域和大栅栏区域商铺概况进行了比较,分布密度方面,大栅栏区域平均每公顷有1.4家店铺,而什刹海地区平均每公顷有4.4家店铺(含水域面积)。什刹海区域的商铺关键词是酒吧、咖啡、百货店、餐厅、王府、馆、会所、CLUB等。而大栅栏的商铺关键词则是北京、前门、戏园、家常菜以及各种斋、坊、记、庄、总店等。
实际上,什刹海地区的定位早有规划。2014年10月29日发布的《什刹海历史文化旅游风景区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显示,什刹海功能定位为“景区是什刹海历史文化保护区的核心区,是以展示北京传统文化为主的休闲旅游区”,并且强调了景区招商的原则,“景区内的各类招商活动应当符合景区业态发展指导目录,招商单位应当就拟引入的商户是否符合景区的功能定位,事先征求什刹海街道办事处的意见”。
2018年9月,市商务局出台《关于调整优化特色商业街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意见》再次强调了“特色”,特色商业街要根据区位特点和消费需求,展示“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的城市特色。
“特色商业街”的退出机制
与烟袋斜街同处什刹海地区的荷花市场去年刚刚完成一轮改造,“什刹海茶艺酒吧街”是一条拥有百余家茶艺、酒吧的特色街区,其中以荷花市场最具规模。去年下半年开始,这条街上过去卖炸鸡、鱿鱼串、烤香肠的10多家小店面已全部关停,整条街的外立面将重新装修,统一成古色古香的建筑风格。现4米宽、200多米长的临水木栈道将整体保留。市场步行街青石板主路和临水木栈道之间,将增加一排由花箱组成的隔离带。花箱靠近木栈道的一侧设休闲长椅,临水栈道就成了一个独立的公共休憩空间,不会被商家随意侵占。根据什刹海风景区的生态重塑计划,酒吧等腾退后的空间将重点用于引进博物馆、文创类项目。
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赖阳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北京曾经评选出20多条特色商业街,但是街区也面临着“生老病死”。随着北京城市发展规划的推进,有些街区对应的功能处于淘汰过程中,比如建材街;有些产业功能发生了变化,或者申报时的特色在后期发展中逐渐平淡甚至已经转型,比如现在已经成为创新创业大街的海淀图书城。目前尚有特色商业街在发展过程中品质达不到北京整个城市环境升级的要求。
过去一旦被授予特色商业街称号,后续管理基本交予各条商业街运营方。即便后期运营不力,名不副实,特色商业街的名号也会保留。比如台湾街,从开街时的门庭若市到现在的门可罗雀,台湾街早期的特色商户已流失殆尽,烤串、火锅等大众饮食充斥着街区。这背后与开发商盲目造街,后期又缺乏清晰定位和整体规划有关。
不过,这种情况将会得到改变。上述《管理办法》规定:“企业入驻后,经营内容发生变化,不再符合景区业态发展指导目录和景区功能定位要求的,应当予以退出。”
按照此前的《意见》内容,对于已基本不具备特色元素的已挂牌的特色商业街,市商务局将取消“北京市特色商业街”命名,并且每年对特色商业街经营商户、业态结构、社会经济效益等情况进行分析评估,指导业态调整和升级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