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日,《电商法》正式实施。微信朋友圈代购间一股“手绘”热开始风行,有不少人宣称这是为了规避《电商法》新规。记者采访多位朋友圈代购获悉,“手绘”营销热其实更多的是为了吸引顾客眼球。(北京青年报)
新年刚过,代购们就不再按套路“出牌”了——他们纷纷祭起“土味英语”、化身“灵魂画手”,以“你懂的”方式在朋友圈文案中规避掉具体的品牌、产品、价格,乃至中文介绍和真实长相。比如,Dior999款口红变成了“999斤的小迪”,SK-II化妆水成了“神仙喝的水”,FOREOLuna的洁面仪成了“鹿晗的妹妹鹿娜”,悦木之源化妆水成了“蘑菇和灵芝炖的汤”……有人说“暗语营销”挺酷的,有人说这是“漂白之路”,不过,法律显然不会轻易被抖机灵的方式所消解,该来的还是要来、该走的迟早会走。根据《电商法》规定,朋友圈里的买卖,经营者也必须披露自身的主体资格、行政许可信息。此外,对于其销售商品的商品信息也须全面披露。于此观之,“灵魂画手”这种擦边球,纯属掩耳盗铃罢了。
“灵魂画手”类代购只是微商的一部分。在信息蓝海,大数据网络四通八达,包括物流快递以及支付单据等都在相关部门触手可及的“势力范围”之内。真要监管起来,基本是关门打狗的架势,绝不会因为营销方式的升级换代而束手无策。当然,《电商法》只是个总则,未来的落地与执行亟待细则与配套政策来衔接,法律的规制力不是散装外语和简笔画技能PK的。微商天然不是原罪,但即便没有明文法律,也当在公序良俗约束之内。对于消费者来说,只希望《电商法》能帮大家消灭假货与传销,让朋友圈少些打了鸡血的各种套路与传奇。邓海建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