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美方对华知识产权指责是无的放矢 澳大利亚知识产权局推出新专利分析平台 河南省安阳市召开打击侵权假冒暨“两法衔接”工作会议 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山东济宁高新区取佳绩 江苏省食药监局抽检18类食品378批次样品不合格8批次 食药监总局:156批次化妆品检出防晒剂成分与批件成分不符 家乐福、麦德龙、新欧尚等被检出6批次食用农产品不合格 标称贵州满全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1批次苦荞酱油抽检不合格 广东佛山三水开展版权政策巡回宣讲活动 四川建成国家级科技创新基地171个 河北石家庄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抽检食品1076批次 8批次不合格 加大自主创新成我国机械行业发展的方向 重庆市抽检9类食品291批次样品 不合格9批次 护航“引进来”“走出去”,上海以政府公共服务方式开展高端涉外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训 创业与专利保护 讲座走进北化工 浙江宁波奉化区市场监管局:1批次红糖馒头样品检出糖精钠 上半年美国337调查情况综述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1批次粽子抽检不合格 上海工商局:海马钻石地毯抽检不合格 从《火星救援》谈原创影视作品的精髓 加强监管力度 打击网络售假 甘南州打破国际商标注册申请零记录 广东茂名市食药监局:3批次食品不符合检验项目要求 亚洲知识产权营商论坛在香港举行 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1批次电绝缘鞋产品不合格 欧盟发布关于第三方交易平台供应商账户的研究报告 广东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干豆角、干黄花菜等11批次蔬菜制品不合格 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抽检:2批次饼干不合格 山东省章丘市食药监局:31批次食品或食用农产品样品抽检不合格 新的欧洲专利制度体系将带来哪些机遇与挑战? 山东省潍坊市工商局:60%棕纤维床垫质量不合格 山西省质监局抽检410批次一般消费品66批次不合格 市场监管总局约谈奔驰督促切实履行消费维权主体责任 陈德铭:已建立打击侵权假冒行为常态化工作机制 第二十一届中国专利奖评选结果揭晓 广东全国第一 知识产权擦亮景德镇“金字招牌” 依法保护商标品牌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当法国双飞人遇上江西双飞人,商标之争堪比秋菊打官司 安徽庐江:“三优”为先 赋能知识产权创新发展 共绘互联网知识产权保护“路线图” 广东省:11批次药品不符合标准规定 江苏省市场监管局评价性抽检:1批次小香腿(盐焗味)不合格 湖北省食药监局抽检11类食品153批次样品不合格3批次 惩罚性赔偿在刑民交叉案件中的具体应用 发明专利:激励创新有资助,快速维权不再难 自贸区山东烟台片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揭牌 玛莎拉蒂首款豪华SUV专利图 明年将发布 《加拿大联邦版权现代化法案》正式开始生效 英国Sainsbury’s超市成功撤销Fromageries Bel的奶酪蜡封商标 山西太原理工大学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挂牌成立

农村不能成为“山寨食品”藏身之地

“六个土核桃”“Cole可乐”“康帅傅”……记者近期在四川、广东、宁夏、江西等地调研发现,农村成假货山寨食品的主要销售集散地,在小超市、小卖部、集市等地方,山寨食品泛滥。有的山寨食品在农村卖得不错,有的甚至销售火爆,不少农村孩子长期食用山寨食品。由于山寨食品在质量上难以有保障,成为危害村民健康的“隐形杀手”,整治农村山寨食品已经刻不容缓。

(据《经济参考报》)

在人们主要将目光聚焦在城市食品安全问题的当下,中国农村正以惊人的速度成为问题食品的“卸货场”。过期食品翻新登场、假冒伪劣食品扎堆横行,一些在大城市里几乎无处遁形的问题食品,却在农村市场上明目张胆、遍地开花,情况堪忧。除过期食品之外,像“娃恰恰”“康帅傅”“奥立奥”等在城市很容易被察觉的山寨食品,在农村却有广大的市场,不法商家采用降低价格、改换包装名称等手段销售这些产品,可以说,一些农村地区的食品安全现状令人担忧。

随着农村消费趋势呈现迅速增长的态势,农村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促使农村居民购买力和消费意愿明显增强,农村消费增幅已经连续几年高于城镇。不过,农村的消费设施条件及消费环境尚无法匹配农民日渐提高的购买力。尤其在频频曝光的农村市场的山寨品牌事件,让许多农村消费者深受其害,其中以食品类山寨最为严重。

业内人士称,目前“山寨食品”幕后操纵者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仿冒一些品牌商标;一类是打擦边球抢注一些产品商标去生产傍名牌的产品,更有甚者,有的企业直接将这些商标授权给其他企业生产,自己收取一些授权费。这些山寨产品不仅让消费者混淆、上当受骗,也让不少被山寨的厂家蒙受损失,这几年知名品牌在保护自己知识产权上的投入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在递增,但是效果却并不明显。此类山寨食品常常很隐蔽,让人防不胜防,在法律上又存在一定的鉴定困难,其中原因之一就是被山寨的企业也气愤地称其为“蝗虫”。

现在的问题是,众多企业在如何界定这些“山寨食品”是否侵权问题上还是遇到了困难。目前,很多商品在商标、装潢上模仿一些知名品牌,但界定是否触犯商标法等相关法律却陷入困境。在面对山寨食品时,甚至市场监管部门也束手无策。事实上,一个商标是否侵权,要看是否构成商标侵权的要件,比如是否相似或雷同,是否是同类经营者。但是目前这种现象广泛性很强,有的存在侵权,有的不存在侵权,还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是一个注册下来的商标,和所“傍”的商标差别很大,并且被“傍”的商标也不是驰名商标,两者不是同类经营者,就很难构成商标侵权。

山寨食品在国内已存在多年,特别在中低端消费市场占有很大比例。这其中有经过商标注册的合法产品、也有仿冒名牌生产出的不合格产品,质量良莠不齐,俨然已成为食品消费市场的严重安全隐患,究其根源还在于缺乏有力防范和长效的监管机制。从企业角度来看,应该完善自己的销售系统,不让其他山寨品牌钻空子,如品牌企业可以通过增加产品的周转率来抵制山寨品牌;从政府监管角度来讲,相关法律制度应该放宽山寨品牌涉嫌模仿正牌的定性尺度,以增加对山寨品牌的打击力度,虽说目前在这点上已经获得有关方面的认可,但具体执行尚需加速推进。

泛滥成灾的“山寨食品”,是对知识产权赤裸裸的侵犯。山寨食品不仅在安全质量上难有保障,利用仿真度极高的商标,消费者上当受骗的同时也会带来企业之间的不正当竞争,这对消费者健康和行业发展都是不利的。一方面,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有明确规定,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或者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知名商品的行为属于不正当竞争,这种不正当竞争表面上是仿冒商品,实际上是一种欺诈行为,有关经营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另一方面,在山寨和造假之间往往只有一步之遥,即便是通过了商标注册的山寨食品,也是披上了合法外衣企图利用他人的品牌效应混淆概念的不当得利行为,如果再有虚夸产品事实,含有非法添加剂等违规违法行为,那无疑是彻头彻尾的造假犯罪。吴学安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您喜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