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字10元至30元找网络写手,将“爆款”原创文章移花接木、改头换面上线,一些自媒体靠“洗稿”做成大号。记者调查发现,随着相关部门对抄袭、剽窃的打击力度加大,一些自媒体采取更加隐形的侵权手段,通过将他人原创摘编整合“洗稿”,已形成地下产业链。(10月25日《南国早报》)
一些自媒体“洗稿”,先找到同类主题爆款文章,然后使用一些技巧改头换面,如简单替换同义词、颠倒语序段落等,对别人的原创内容进行篡改、删减,使其面目全非。此举可以短时间炮制出所谓“爆款文章”,吸引不少粉丝。
不少自媒体通过“洗稿”做成大号,借助流量数据卖广告,已形成了庞大地下产业链,并从中获利。有的营销号凭借“洗稿”带来的流量,一期广告能卖到数万元甚至十万元以上。自媒体“洗稿”侵害了原创者的权益,影响了自媒体平台内容输出的质量和原创者的创作热情,伤害了行业生态,消耗了公众的信任。
出现这种现象,一是平台对于“洗稿”的定义不明确。因为同样的一段话,一些自媒体运营人员可以采取替换同义词、颠倒语序段落等手段进行修改,表达出的意思一样,但言语结构却完全变了样。即使作者投诉,管理员也很无奈。二是对自媒体“洗稿”,不像“抄袭”那样容易判定,需要耗费大量时间与人力。
自媒体还很“年轻”,但并这不是姑息迁就的借口。遏制自媒体“洗稿”,要“多管齐下”。
首先要自媒体“自我净化”。有道是,解铃还须系铃人。自媒体要多在内容方面做好经营,勿走旁门左道。自媒体平台要对“洗稿”保持“零容忍”,把好各个关口,做出更多规则上的尝试,对现有的原创保护机制进行升级;要提高自媒体平台原创审核力度,可将机器算法和人工审核相结合起来,用技术手段为行业纠偏;要进一步完善侵权投诉系统,除机械重复率鉴定之外,还要加强对投诉对象的人工审核,判断是否涉嫌抄袭;要建立“黑名单”,提高“洗稿”侵权成本,同时提高原创稿费标准,鼓励原创内容。
其次要“精准打击”。在司法层面加强对原创内容产品的保护,尽快明确自媒体“洗稿”行为的界定办法与处罚手段,重点打击自媒体抄袭剽窃、篡改删减原创作品的侵权行为,威慑不法之徒,以儆效尤。另外,行业协会要对自媒体平台管理责任予以限定,要求平台承担清理整顿“洗稿”侵权行为,对违法违规者予以封号、关闭、删除文章等处罚措施,并将平台流量导入原创者,屏蔽犯有抄袭、剽窃等行为的账号。
再次,读者要增强版权保护意识,主动加入举报监督队伍,铲除自媒体“洗稿”产业生存土壤;被伤害公民个人要拿起法律武器进行维权,一旦发现自己的作品被自媒体“洗稿”,就要第一时间截图保留证据,通过有效途径诉诸法律。(曹灿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