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师傅在镇上经营日用品超市已经4年,直至今年9月,这份生意的平静被一纸诉状打破——有公司起诉他销售假冒的某品牌美工刀片,涉嫌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索赔2万元。记者了解到,成都法院网的开庭公告上显示,10月19日,仅一家名为宏联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作为原告开庭的商标权、著作权侵权案子就有22件,被告方均为超市、百货商店,遍布新津、郫都、温江、大邑、邛崃、崇州、都江堰等成都周边市县。(10月22日《成都商报》)
周边市县、乡镇小超市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绝对不是成都一地的现象。
面对专业打假团队的索赔,城乡小超市经营者往往会声称,对他们这些小商贩来说,认识品牌、辨别假货有难度。不排除一些经营者对假货防不胜防,也不排除其中的一些经营者在长期无人追究的情形下知假售假,以低质低价赢得竞争,不然,城乡小超市的假货侵权为何如此之多,还有人多次误入侵权“泥淖”?
打假确实要从假货源头开始,打击生产商、批发商。但从销售端发力,也是打假的一个重要分支,让销售商家因售假侵权付出代价,他们就会主动抵制假货,卖假货者减少,也就能减少假货消费,自然也就能减少假货生产。(何勇海)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