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独山检察院开展外商投资企业知识产权保护行动 知识产权案件互联网远程庭审 英国“动态图像”可以注册商标 山东青岛知识产权法庭日照巡回审判庭揭牌成立 广东跟踪、符合性抽检医疗器械样品208批次 10批次不符合标准要求 河北省衡水市大力推进知识产权事业发展 新加坡知识产权局将加速审查项目扩展至商标和注册外观设计领域 4D打印时代,知识产权保护面临三大挑战 葡萄牙专家提醒企业要在市场营销活动中保护好知识产权 四川省市场监管局抽检10类食品177批次样品 不合格8批次 陕西省质监局抽检苹果育果纸袋不合格检出率为5.71% 2021年广西南宁市新增注册商标30039件 全市有效注册商标总量居广西首位 强化版权保护 创新商业模式破局短视频侵权问题 海南省市场监管局:5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 辽宁专利商标业务实现“一窗通办” 重庆探索实施植物新品种权质押贷款 江苏省溧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1批次牛蛙抽检不合格 “全球购”真能购全球吗? 沪探索专利保险 引导企业为专利投保 国际保护知识产权协会会长:中国培养很多全球视野知识产权人才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论坛开幕360推“互联网专利”概念 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2批次不合格食品风险控制及核查处置情况的通告(2021年第1期) 数字音乐版权之争 看阿里打造传媒帝国 福建省市场监管系统严查商标侵权假冒 上海质监抽检16批次自行车5批次不合格 河南省信阳市实施商标战略助推经济发展 广东省东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抽检14批次不合格 河南省食药监局:3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 广东佛山市食药监局抽检食用农产品不合格发现率为1.92% 山东省青岛市市场监督管理局:1批次益智及毛绒玩具产品不合格 湖南湘潭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批次食品不合格 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护航广东深圳盐田区黄金珠宝行业高质量发展 广东省佛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抽检:2批次食用农产品不合格 北京市工商局:33组纸制品类商品不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让诚信成为电商的“通行证” Bobblehead制造商起诉莱特两兄弟 安徽前三季度共获授权专利10万余件 内蒙古查处6起文化市场领域侵权假冒案件 广东深圳宝安知识产权贯标资助即将开始 王石发声保护知识产权 用原创力量推动“中国智造” 四川成都市市场监督管理局:8批次煤炭/蜂窝煤产品质量不合格 “蔡哥黄鳝”恩诺沙星超标 “广绪花甲”检出氯霉素 “叶化羊肉”检出氧氟沙星不合格 四川省第7批食品抽检信息公布 攀枝花抽检到两个批次不合格食品 美国商务部提出版权法法定损害赔偿条款修改建议 完善法规,让恶意抢注商标者得不偿失 “十元店”不能变成假冒伪劣“避风港” 短评整治商标“傍名牌”要下猛药 河北省食药监局:2批次化妆品抽检不合格 上海市崇明区:3家单位检出不合格餐具、食品 《无显著性商标无效宣告报告》在京发布

假化妆品“研产销”一条龙该终结了

近些年,随着化妆品消费总量的增长,化妆品在每年查获的涉假案件中出现频次非常高,已成为假货重灾区。最近,苏州警方破获的一起假冒伪劣化妆品案,撕开了代购化妆品以假乱真的背后黑幕。揭化妆品制假售假黑产业链:雇用大学教授调制配方,聘请专家搞“研发”,伪造运输过程。(9月11日《经济参考报》)

细读媒体从假化妆品案件中深挖出来的“黑色产业链”的来龙去脉,发现假化妆品从研发到生产,从包装到销售,从喷码到采购小票的产品代码匹配,再到仿造海外发货快递单或将假化运往海外,再代购或海淘,已经形成了造假“一条龙”,走上了专业化道路,具备了“防伪功能”,做到了以假乱真,连办案人员都惊叹难以分辨,真有些感叹造假者的“智慧”和“能量”了。

制假售假有风险,这些人为何不走正道,偏要走邪道呢?或许当初这些人没有这么“能干”,也没有这么大的“能量”,但是,造假者由小作坊干起,此前没有“翻船”,逐步积累了原始资本,不断发展壮大,造假能量越来越大。同时,仿国际名牌成本低,利润空间非常大,尤其造假到达了以假乱真的水平,潜伏能力提升,被识破和发现的几率大大降低,存续时间长,获利更丰厚,造假能力也扶遥直上,在市场上活跃游刃有余。

造假者长期不被发现,侥幸心理更加严重,胆子也更大,但问题也更严重,这些人除了等来法律的严惩,不会有其他结果。这完全是咎由自取。

假化妆品走上了专业化发展道路,实现了现代化发展水平,说明制假售假的土壤肥沃,打假的机制严重落后,无法适应“高科技”造假时代的打假要求,被制假售假的人远远地抛在后面,这是对打假的极大嘲讽,值得监管部门深刻反思。

制假售假泛滥,尤其假冒国际名牌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足以说明监管不作为、监管缺失、缺位的现象较为严重,一方面既缺少跟进时代发展步伐提升识假打假的能力,不能把制假售假遏制在萌芽阶段,不能把假货关在市场大门之外,另一方面受理消费者的投诉举报不积极,调查处理没有下真功夫、硬功夫,消费者维权难,给制假售假存活下去留下了足够的空间和时间。

所以,要让假化妆品从市场上消失,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事实上,不论是苏州警方破获的货值多达8000万元的化妆品制假售假案,乃至台州警方破获的估值高达8个多亿的化妆品制假售假案,仍是冰山一角。据保守估计,每年有上百亿的假化妆品流向市场。不知道要坑害多少消费者,又毁了多少爱美者的容颜。

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必须提升监管能力,把假化妆品以及其他假货统统消灭,净化市场,严惩制假售假者,凸显保护知识产权的能力,表明维护消费者利益的决心。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您喜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