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最高法院裁定苹果“滑动解锁”专利无效 浙江去年处理电商专利侵权纠纷6.4万起有何高招?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医疗美容广告执法指南》 四川内江市食药监局抽检食品23批次不合格 苹果反诉北京知识产权局:两者既不相同也不近似 河南安阳知识产权局开展民俗文化展知识产权宣传活动 贵州毕节市食药监局抽检食品合格率为97.9% 美国两大半导体公司就专利纠纷达成和解 福建厦门市市场监管局:14批次瓶装液化石油气调压器抽检不合格 新疆伊犁举办地理标志助力脱贫线上直播活动 四川绵阳市抽查53批次配装眼镜产品 不合格3批次 2019年“双随机”抽查正式启动 凭什么说他人商标损害你的在先著作权? 黑龙江省抽检24批次调味品样品 不合格1批次 瑞可爷爷疑似山寨品牌 上海工商着手调查 天津市局(公司)烟草物流中心坚持创新驱动获国家专利授权 依法保护奥运标志知识产权正当时 安徽省宿州市市场监管局抽检食用农产品103批次 2批次不合格 山东省济宁市工商局:11批次肥料抽检不合格 辽宁举办专利信息助力专利质量提升培训班(图) 吉林省食药监局:3批次酒类产品抽检不合格 湖南省食药监局:5批次淀粉及淀粉制品、豆制品抽检不合格 台湾旺旺起诉商评委要求撤销阿里巴巴注册商标 让守信者受益 让失信者难行 隐含公开中“直接地、毫无疑义地确定”的考量 武大涉嫌抄袭人大 录取通知书是否有版权? 加拿大歌手的服装品牌起诉澳大利亚钱包制造商商标侵权 吉林省松原市市场监管局:3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 案例评析:专利法第九条第1款但书规定在专利复审、无效程序中的适用 大观微议:抄袭装修风格也是侵权 广东省广州市食药监局:16批次食品实物质量不合格 江西成立首家高校知识产权运营中心 河北廊坊市上半年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大幅增长 农业部生猪屠宰监管“扫雷行动”取得显著成效 长三角四省一市联手打击互联网领域侵权假冒行为 黑龙江省黑河市市场监管局抽检食品82批次 3批次白酒不合格 2015年国内企业发明专利授权排行榜发布 江苏淮安淮阴积极开展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创建 泸溪专利资助推进科技创新 根治网售假药须“猛药”去疴 朝着知识产权强国目标策马进军 举证倒置时限短车有问题难维权 河南公布首批8家版权示范单位 广东省揭阳市市场监管局:虾米等2批次水产制品抽检不合格 微信公众号配图 你侵权了吗? 湖北武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批次食品不合格 小心!部分水果制品“着色剂”超标 安徽省泾县市场监管局抽检85批次食品 不合格5批次 安徽省食药监局抽检食用农产品41批次样品不合格1批次 工商总局部署开展汽车市场专项整治

有机农产品被曝农残超标:菜农称证书都商业化运作了

有机证书花钱就能办、产品检测环节存在漏洞、伪有机挤压真有机……在不少人心中,贴着“有机”标签的农产品意味着安全可靠、品质高端,不过记者调查发现,市场上存在一些普通农产品傍名牌、买证书、蹭“有机”等乱象,有的“有机”农产品竟然农药残留超标。一位长期从事有机农业的企业经理告诉记者,“质量主要靠生产企业和农户自律。有的有机蔬菜看起来卖得挺贵,到他们的生产基地一看,田间都是农药瓶子。”

对于有机农产品在销售、认证、管理等环节存有漏洞,社会资本进入有机农业面临多重风险,农业专家和业内人士呼吁,应该提升有机产品认证的公信力,建立企业农产品可追溯体系。

有机证书花钱就能办:

便宜的6000块钱就行

有机农产品认证花钱就能办,还有一些公司业务员“指导”被认证企业如何蒙混过关,有机农产品认证乱象给有机产业健康发展埋下隐患。

多名受访的有机农产品生产经营者认为,有机农产品质量主要靠企业自觉自律,给有机产业健康发展带来威胁。

山东省一位从事蔬菜生产经营多年的蔬菜公司负责人说,“有机证书都商业化运作了。由企业来认定企业,花钱就能办,便宜点儿的6000块钱就行。前段时间还有代理找我,让我办,我拒绝了。”

目前,国内从事有机农产品的认证机构有多家单位。网上一些代理公司称,可以代办这些机构的证书,根据办证难易程度不同,办理周期为两个月到半年不等。

记者在网上联系到一家办理有机农产品认证证书的公司。业务员称,不包含相关检测费用,办理某著名认证机构的有机认证需2万多元,其他的便宜一些。“认证比较难通过,公司会给予细致辅导。如果用化肥农药比较频繁,可以认证其他单位的。”

这名业务员提醒说,“检查的时候现场不要有农药瓶等,产品检测不出问题就可以了。拿到有机认证后,别像有些被曝光的企业那样明目张胆地用化肥农药。”

记者调查发现,产品检测环节也有漏洞。该业务员说,根据办证流程,现场审核完后,检查员会现场开具农残、重金属等检测单。缴纳检测费后,再由被检验人自行邮寄样品到北京的一家实验室检测。

业务员提醒说,“要提交符合标准的产品邮寄,一般都能顺利通过。”

业内人士表示,有机农产品的标准非常高,不仅生产过程中不能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饲料添加剂等,而且种植地还不能临近垃圾场、化工厂等可能出现土壤污染、空气污染的地方。“即使自己的基地严格按照有机标准种植,基地周边的污染物、农药挥发也有可能会随风飘过来落到农作物上,也会影响有机的品质。”

但这名业务人员说,生产基地在农村一般都可以,没有明确要求距离垃圾场、化工厂多远,达到“看不见”的最低要求就可以,其他的都可以操作。

拿到有机认证的农业企业,有的也很难做到在生产过程中完全合规。多名农产品生产商说,按照标准,只要用一次农药就不是有机产品了。但是,检验人员不可能一天24小时在大棚里蹲守,也不可能天天盯着合作社和农户。“质量主要靠生产企业和农户自律。有的有机蔬菜看起来卖得挺贵,到他们的生产基地一看,田间都是农药瓶子。”一位长期从事有机农业的企业经理说。

拿到有机认证的可能没按标准生产,没拿到认证的还可能假装自己有证。一位农产品经销商说,有些生产普通蔬菜的公司并没有有机认证,但却模仿有机蔬菜的包装,外观非常相似。“有的卖场故意将普通菜跟有机菜放在一起,误导消费者。”

伪有机挤压真有机:

假冒的太多真的卖不上价格

记者调查发现,伪有机农产品的市场销售价格普遍比真正的有机产品便宜很多,这导致一些真正从事有机产业的企业生存困难,有的被迫放弃,有的转移到海外市场,有的仍在亏损。

走进城市中的各大商超,除了普通散装蔬菜外,有的还有有机蔬菜的销售专区。与普通蔬菜大筐散装销售不同,这些蔬菜多以两个洋葱、两个辣椒之类的小包装为主,且都贴有“有机”的标签牌。

一位卖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种菜肯定比一般菜要好。虽然价格比较高,但因为有品牌、有标签、绿色营养,还是受到不少市民的欢迎。

仅从外观和口感上,一般消费者很难区别普通食品和有机食品。福建漳州市民庄先生曾是一家生态农产品企业的高级会员,会定时收到企业送上门的“绿色有机”蔬菜。但2017年7月,庄先生将送到家中的大白菜自行送到第三方机构检测后被结果吓了一跳:氯氰菊酯和氟吡菌胺残留量超标,其中氟吡菌胺残留达到10.1mg/kg,超出国家标准20倍。

山东燎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蔬菜生产、销售的公司,曾有几年尝试搞有机农业,但最终没有坚持下来。公司副总经理李爱红说,“不用农药、化肥,有了虫子得人工用手捏死,人力、物力成本很高,而且蔬菜减产严重,防虫做不好的话,甚至会导致整茬菜绝收。真正的有机蔬菜价格是普通蔬菜的数倍。但市场假冒的太多,卖不上价格,赚不回成本。”

为经营有机蔬菜,优渥有机农业有限公司租种的土地前3年什么都没种,而是把豆粕埋到地里,慢慢把地“养起来”,以达到生产有机产品的土壤标准要求。公司董事长慈润宇说,“从开始做有机农产品到现在已经7年了,每年都在亏损。公司能在第8年达到净利润为零就不错了。”

福建信龙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营有机农产品出口的大型企业,使用SGS认证标准,生产的食用菌需要经过400多项检测,80%以上销往日本、美国和东南亚等地,年创汇7000万元。公司副总经理邱小龙说:“为什么我们这么好的产品要在国外卖?正是国内市场上假有机太多,导致我们真正的有机产品生存空间不足。比如真正的有机银耳要卖到100元/斤才能赚钱,但现在国内市场有的就卖二三十元,那怎么可能是有机的?”

一位从事多年农产品生产的企业负责人说,有机农产品市场鱼龙混杂,一些以次充好的产品进入市场,已经形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认证行业发育畸形

公信力亟待提升

农业专家表示,由于认证机构设置门槛较低、认证行为缺乏监管等原因,一些认证机构不专业、不负责。认证审批后,限于人员和精力有限等原因,证后监督也不到位,导致千亩的认证地扩展到万亩,发给张三的证李四也在用。

基层农业部门反映,目前对企业的抽检难以做到突击检查,需要提前通知,给了企业提前准备的空间。漳州市农业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科科长李开拓说:“有时候企业可能知道自己产品不达标,就跟抽检人员说没到收获期,不能检查,抽检人员也没办法。”

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周清杰说,目前国内各种食品认证主要是基地认证而非产品认证,认证行业发育畸形。

农产品的交易数量大、频次高,而生产主体组织化程度不高,规模小,当事人的违法成本比较低,也给了“假有机”生存空间。“即便被查出来以次充好,处理结果只是下架、罚款,但罚款的力度跟所获利润不成正比”,邱小龙说。

不少消费者认为有机就是安全的,非有机就是不安全的。漳州市英格尔农业科技公司安全农业技术服务负责人金化亮认为,有的商家利用消费者这个心理,把有机产品“神话”了,形成了买家和卖家都盲目追求有机产品的现象,也为假冒有机产品提供了生存空间,最终导致有机产品真假难分。

农业专家和有机农产品从业者建议,公开认证企业的信息,接受政府和公众的监督;提高认证企业资质门槛,建立专业化队伍;在认证过程中引入第三方监督;将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的质量抽检纳入各地例行监测、执法抽查、风险评估监测范围。

寿光菜农之家联合社理事长朱在军等人认为,企业要生产高品质农产品,就要建立生产、品牌维护、销售全程可追溯的封闭体系。可借鉴日韩的农协农会等通过产业组织体系重塑生产关系,建立闭环体系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山东省农业专家顾问团农经分团副团长刘同理认为,管理部门应对生产基地加强在线监控,减少贴牌假冒。此外,还需要加大市场监管力度,提高对仿冒者的处罚标准,并把结果及时向消费者公开。□记者邵琨林超济南报道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您喜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