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捧西地那非粉,几捧玉米粉,在脸盆里混合搅拌后,装入胶囊,精美的包装盒上堂而皇之地标注上具有“壮阳”“补肾虚”等功效——这样没有正规生产厂家、没有准确生产日期、更没有经过相关质量检测的“保健品”,竟通过网络销往20多个省份。(5月22日新华社)
利用网络进行售假的不法行为,在近年来变得越来越多,警方近期破获的这起售假大案,就很典型。
据了解,这些假药,一盒的成本只有几毛钱,而在网络中的售价则是十余元至数十元不等,正是暴利让这些不法分子挺而走险。其中一些假药宣称“心脏病、高血压患者可服用”,实际上对患有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人而言,西地那非使用不当会对身体造成伤害,用量过大甚至可能导致猝死。
更值得重视的是,此案中,制假售假的不法分子开设了多家网络店铺,还投入了近8万元进行网络“刷单”,将商品变成了网络“爆款”。“刷单”伪造销量,让不法分子的生意有了明显起色,如以今年1月为例,王某售出假药就达到6000余单。根据警方方初步估算,王某敏所购得的西地那非,足以生产上百万粒假药。犯罪分子的“刷单”行为,虽然被网络平台发现,还因此被罚以7.7万元罚款,但他通过“刷单”,让自己的假药变成了“爆款”,而网络平台也一直没能发现其售假行为。
假药反倒摇身一变成了“爆款”,显得太过荒唐,也戳中了网络销售存在的严重问题。现在刷单已经产业化,还形成了庞大的产业链,刷单的存在,欺骗与误导了消费者,一些假冒伪劣商品因刷单而成了好评如潮、销售“爆款”的好产品,本是“李鬼”,却被贴上了“李逵”的金字标签。而一些假冒伪劣产品更多通过网络进行销售,也是在于相关方面对网络销售监管不力。
假药变成“爆款”,折射监管的缺失,就像通过竞价排名机制,不法机构、假冒伪劣产品能够一跃成为消费者网络搜索之下的“头条”一样,假药变成“爆款”,让人看到网络销售存在黑白颠倒的现象,而这背后就在于监管部门及同样负有监管责任的网络平台监管责任缺失、监管失守。
工商、食药监、公安等相关部门要能形成打击合力,弥补监管漏洞。而网络平台对于售假、刷单等不法行为,也负有监管责任,从而要能严格把关,打击“刷单”、售假等违法违规行为,对严重者要能纳入黑名单,禁止进入,并要加强与相关执法部门的联动。这样才能让网络不再成为假冒伪劣产品的畅销渠道,而才能从根本上净化网购环境,保护好消费者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