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苏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发布《苏州市食品安全监测信息联合公告(2018年第4期)》。据公告,2018年4月,苏州市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开展食品安全抽检总计548批次,发现不合格样品7批次,总体不合格率为1.29%
其中,苏州市农委抽检42批次,苏州市食药监局抽检492批次,苏州海关(原苏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抽检14批次,品种包括餐饮食品、食用农产品、糖果制品、酒类、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等13大类,发现不合格样品7批次,总体不合格率为1.29%,对发现的不合格食品相关部门已开展核查处置,相关产品信息已在4月份及时公告。
从抽检数量分析,速冻食品、餐饮食品、粮食加工品、食用农产品四类食品抽检批次量占比较大,占总批次的79.38%。从产品合格率分析,速冻食品、饼干、肉制品、糖果制品、调味品等10类产品未发现问题,合格率均为100%。餐饮食品抽检113批次,发现不合格样品5批次,不合格率4.42%;糕点抽检24批次,发现1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率4.17%;食用农产品抽检97批次,发现1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率1.03%。
不合格指标解读:
一、大肠菌群
大肠菌群是国内外通用的食品污染常用指示菌之一。食品中检出大肠菌群,提示被致病菌(如沙门氏菌、志贺氏菌、致病性大肠杆菌)污染的可能性较大。大肠菌群超标可能由于产品的加工原料、包装材料受污染,或在生产过程中产品受人员、工具器具等生产设备、环境的污染而导致。
二、毒死蜱
毒死蜱是一种具有触杀、胃毒和熏蒸作用的有机磷杀虫剂。《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2763—2016)中规定,韭菜中毒死蜱残留限量值不得超过0.1mg/kg。毒死蜱属中毒农药,对鱼类及水生生物毒性较高,对蜜蜂有毒,在叶片上残留期一般为5至7天,在土壤中残留期较长。
三、酸价
酸价是脂肪中游离脂肪酸含量的标志,可作为酸败指标。酸价越小,说明油脂质量越好,新鲜度和精炼程度越好。在一般情况下,酸价略有升高不会对人体的健康产生损害,但如果酸价过高,则会导致人体肠胃不适、腹泻并损害肝脏。酸价超标可能由于使用酸败的油作为原料或加工过程控制不当或储运不当。
四、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是一种人畜共患病的病原菌,感染后主要表现为败血症、脑膜炎和单核细胞增多。该菌在4℃的环境中仍可生长繁殖,是冷藏食品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病原菌之一。
消费提示:
当前正值小龙虾的消费旺季,苏州市食品药品监管局提示消费者食用小龙虾时注意:
一、食用小龙虾应注意从正规渠道购买,不要自行捕捞;不要食用野生小龙虾。
二、烹饪前清洗干净,烹饪过程要烧熟煮透。不要加工死亡、感官异常或味道不新鲜的小龙虾;不要食用小龙虾的头和内脏。消费者在餐馆就餐时,要选择持有食品经营或餐饮服务许可证、正规卫生的餐馆并索要发票或收据。
三、一次食用小龙虾要适量,增加食物多样性。
四、如果进食小龙虾后出现全身或局部肌肉酸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主动告诉医生相关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