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酿啤酒在英国流行 啤酒商标注册增长19% 浙江安吉推进知识产权保护“五大行动” 2022年山东省第二批知识产权运营成果(农业领域)发布 “乔丹”商标被判侵权值得警醒 高质量专利:企业快速发展的助力器 浙江省舟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4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 广东深圳抽检:1批次兰花豆和1批次香脆蚕豆不合格 中国(西安)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获批 商务部:美将10个中国市场列入“恶名市场”不负责 安徽合肥市市场监管局抽检:1批次食品样品不合格 打击农村市场假冒伪劣也需要深挖“保护伞” 来论|“消费投诉公示”倒逼商家重视信用 书法作品著作权的侵权认定 市场监管总局:8批次食用农产品抽检不合格 安徽省食药监局抽检9类食品412批次样品不合格16批次 天津市宁河区抽检30批次食用农产品样品 不合格1批次 热水袋问题多 合格率不到5成 团伙微信销售伪劣瘦脸针被诉 苹果提交5项专利申请Apple Pay将登陆印度 书旗小说客户端遭山寨侵权 呼吁行业良性竞争 从美国Iancu v.Brunbtti案看“不良影响”商标的认定 重庆探索实施植物新品种权质押贷款 节假日侵权量增加正版化春天需各界携手 河北省食药监局抽检23类食品200批次样品不合格品1批次 K宝之争尘埃落定,朗科专利前景堪忧 蓝天七色公司获得“新型铝单板”等两项专利 第五届标准与知识产权一对一领导人高端峰会在武汉举行(图) 数千件青神竹编作品申请版权保护 甘肃抽检:宁波日鑫轴承有限公司1批次产品不合格 美媒称中草药海外受追捧却假货泛滥 专家写书教西医辨原料 广东五华县春节专项食品监督抽检 2批次样品不合格 山西大同市食药监局:3批次食品样品抽检不合格 新疆推进“地标”品牌建设助力脱贫攻坚 防伪码造假是监管的再次失守 三菱等12公司电梯不合格广州被罚46万 黑龙江省食药监局:40批次食用农产品抽检不合格 上海市嘉定区市场监管局抽检餐饮食品样品156批次不合格2批次 全国电商专利执法 “雷霆”行动24日在杭启动 日本烟草公司申请一新专利 澳大利亚官方回应商标审查延迟问题 沪毛巾质量抽查 田野、TAYOHYA等品牌不合格 苹果大败三星 美国专利制度成了“核武器” 福建厦门集美区新成立两个非遗项目保护中心 3.15期间质检总局通过官网公布3起针对电商产品执法打假案例 四川在全国率先成立知识产权运营基金 辽宁沈阳市市场监管局抽检食用农产品219批次 不合格6批次 上海徐汇抽检:1批次日式照烧鸡腿排样品大肠埃希氏菌超标 上海逾1成取暖器抽检不合格 海尔等品牌上黑榜 “科爾沁”成功阻止“科尔沁”称“王” 曝光!江西金溪该市场这批次食品不合格!涉及豆芽,油条,谷酒……

消费升级,打假更需持续出重拳

消费者权益保护是常态,面临复杂多变的消费变局,打假形势也要审时度势。现在谈论最热闹的话题就是消费升级,消费升级下的打假,面临新的困难。今年的央视“3·15”晚会,把注意力瞄准农村和老年人市场,也是因为消费升级带来了复杂多变的打假新局面。

首先,消费升级意味着受影响群体扩大。民众收入水平的提高,意味着更多的消费需求,也意味着潜在的消费陷阱。以前,农村农民和老年人并不是消费的主力市场,但现在他们也要消费升级,这就给了不良商家机会。

并且,由于市场覆盖面的扩大,用户量级指数级增长,一些消费陷阱极容易带来“恶劣的、广泛的社会影响”,比如P2P理财骗局,动辄就是十余万受害消费者。

其次,消费升级意味着信息鸿沟可能加大。知识大爆炸已经不是新鲜事,如果不加强学习,很可能三天之后就无法看懂新事物。消费升级的火热,背后也隐藏着这样一层风险,那就是新生消费品总带有新概念。比如健康领域的“弱碱”概念、汽车买卖的“零首付”、理财市场的“P2P”,数码科技的“人工智能”……

概念本身并无问题,因其专业性特质,民众对这些概念的辨识能力往往是滞后的。但由于消费升级,不良商家把专业性引导成“神秘性”,尤其适合诱惑追求新概念的消费者。

第三,消费群体的扩大、新概念的冲击,导致了消费升级之下消费陷阱的复杂多变。传统消费陷阱往往能通过交叉验证找到答案,但消费升级包装后的骗局,即便专业人士也需要长期跟踪调研,普通消费者即便能察觉异样,也容易被不良商家“偷梁换柱”,继续用新概念瞒天过海。

由于消费升级最终指向的是消费的高品质、新体验和个性化,这就让骗局更具有迷惑性,典型特点是假货本身就是惟一,无法通过对比其他产品得出警示,甚至不乏高学历人士也深陷其中。

再加上互联网渠道的接受度较高,骗局和假货更容易传播和获利,并且能够远程完成,消费者和不良商家并无实际物理性接触。等到民众警觉的时候,不但悔之晚矣,还往往根本找不到制假售假者。

这就要求监管部门、良心企业、专业机构、权威媒体和消费者一起,组成更坚固的打假同盟,让“天天3·15”落实到底,让打假重拳持续输出。此外,持续重拳打假不只是频次问题,在一些民众呼声极高的领域,可以适当考虑健全法律法规,对于制假售假和消费骗局,可参照“酒驾醉驾”的处罚方式,让不良商家不仅承担经济惩罚,还要在终生信用等维度敲响警钟。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您喜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