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期间,多名代表、委员关注“打假”这一话题。(3月8日中国新闻网)
每个人都讨厌假货,每个人都对假货避而远之,然而,我们的主动避让却并不能够让假货销声匿迹。假货反而与我们的生活如影随形,成为了市场之痛。欣喜地看到,在全国两会上,多名代表委员关注到了假货问题,建议加大对制假的惩治力度。老百姓更是对此拍手称快。在笔者看来,对假货说“不”,不仅关乎每一个人的生活质量,还能够让中国制造更具竞争力。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但是,需要关注的是,社会上还存在假冒伪劣商品的问题,特别是电商平台售假的现象,如果不加以遏制,直接影响消费升级。其实,以笔者的亲身经历,在电商平台上有很多假货不假,但是还有更多的假货流向了农村。笔者过年回农村老家,在镇上的超市里买东西,各种在商标上做文章的假货令笔者大跌眼镜,而且,几乎每家超市卖的都是一样的假货。
笔者了解了一下这些商家的进货渠道,原来都是来自于同样一家商品批发商,其实,自己卖的是假货,这些小商店、小超市都心知肚明,在他们看来,农民的品牌意识不强,对商品的价格较为看重,而自己售卖假货,可以赢得更多利润,正是这种心理,让农村成为了假货的倾销地。
对于企业而言,如果看到自己花费了大价钱辛苦设计、制造、培育出来的商品,始终无法打入终端消费领域,反而是那些假冒伪劣产品肆意横行,压缩了自己的生存空间,那这样的市场机制,对这些遵纪守法的企业是不公平的,也会让国家的制造能力大打折扣,因为当假货成为一种风向,企业便会选择最优的生产方式来满足自己的利润。
要让中国制造更具有竞争力,就应该在全社会营造制假售假可耻的舆论氛围,并且在适当时机启动对有关制售假的刑法修改,降低制售假入刑门槛,推动制假行为直接入刑,并加大对制售假人员的经济惩罚等。唯有如此,才能够让那些制假售假者心存敬畏,不再肆无忌惮,从而让更多的企业拥有良性的发展空间,推动中国制造更具有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