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很多微商利用微信小程序售卖各种假冒伪劣产品的现象,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微信方面日前对售假小程序进行了打击,永久下架875个售假小程序。但记者发现,仍有多个小程序内有高仿商品在售。律师表示,售假行为或侵犯他人商标权,情节严重的会触犯刑法。(1月22日《北京青年报》)
微信小程序以其不用安装,用完即走的特点,受到了网友和程序开发者们的热烈欢迎,被预言是腾讯即将改变网络生态的又一创举。然而就在微信小程序承载着各方厚望,高歌猛进的时候,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它也成了制假售假者的新阵地、新乐园。舆论压力之下,微信方面日前对涉嫌售假的小程序进行了打击,永久下架了875个售假小程序。但是很显然,全国制假售假者成千上万,这875个售假小程序不过是冰山一角,难以触及根本。与此同时,这些被下架者完全可以开发新的小程序再次上线。
虽然微信方面以屏蔽关键词的方式来防止售假小程序被消费者搜索到,但是这些小程序却通过在关键词中间增加字母等等方式来规避打击,比如把“高仿”写成“高A仿”,把“精仿”写成“精t仿”,一样可以被消费搜索到。这也意味着,虽然打击和遏制售假小程序是微信方面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但仅仅依靠他们来打击售假小程序显然远远不够,还需要各方形成合力。
首先,消费者不应知假买假,甚至发现售假者还应该向微信或有关方面积极举报。其次,微信方面要进一步加大打击力度,除了通过技术手段打击售假小程序外,还应畅通举报机制,甚至实行举报激励制度,调动网友力量打击制假售假行为。最后,工商、公安及相关的网络监管部门要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及时介入,对制假售假者进行依法打击,追究售假制假者的法律责任。■苑广阔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