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价100元到200元的课程,通过微信扫码进群就可以免费收听,这种免费的午餐看似非常诱人,但实际上却是不折不扣的盗版。
最近,有网友向本报微信公众号(中商视点)反映,周围不少人的微信朋友圈都不同程度地遇到过宣称赠送各种音频节目资源。内容基本上涵盖了当下流行的付费音频内容,包括一个月通读中国古代史、蒋勋说红楼梦、细说三国、矮大紧指北等。对此,中国商报记者向国内首家网络音频应用蜻蜓FM的工作人员求证,微信朋友圈中打着扫码进群免费赠送音频节目的均为盗版。
套路:不断拉人扫码进群“免费资源+群裂变+公众号粉丝导流”的方式是很多营销公司涨粉的常用伎俩。
日前,中国商报记者完整体验了这套“扫码进群送资源”的流程。
从朋友圈里的盗版海报扫码进群开始,扫码之后就会出现这样的界面,提醒你已经有多少人加入了,凸显出了课程的火热程度。进群之后,你就会知道朋友圈里为什么总有人不停转发那张图片了:群主会在进入新人后发送消息,要求你把相关图片和文字转发到朋友圈,并且不能分组和秒删,需要保留12小时以上。
发完朋友圈,还要截图发到群里以证明自己按照规定操作了。随后,群里就会有人发给你盗版资源链接。
资源发放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直接点开链接,整个页面转换到一个音频,而这个音频的内容便是你所需要的免费盗版音频内容;另一种是点击关注群主所给的微信公众号,在公众号底部的自定义菜单可以获得相应的音频链接。
但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这些盗版资源只是吸引人关注微信公众号的手段,由此带来的用户流量才是这些“群主”的最终目的。
据悉,通过这样的方式,这些盗版商一天就可以囤积上千个微信群。微信群囤积起来之后,盗版商户就可以在群里向某些微信公众号导流了。这种“免费资源+群裂变+公众号粉丝导流”的方式是很多营销公司涨粉的常用伎俩。
通过群裂变囤积微信群,继而导流微信公众号。扫码进群,分享二维码到朋友圈,这样就会有源源不断的人进群,有了微信群就有了流量,之后就可以进行各种商业营销的变现了。
被盗版损失难以估算
取证不便以及成本过高,是音频应用平台在维权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根据得到APP的内部数据显示,在过去近一年的时间里,得到可统计的版权损失超过了千万元。
近两年,知识付费领域发展迅速,音频内容又是知识付费内容的重要载体。蜻蜓FM、喜马拉雅FM等知识付费领域的主要应用,都是采用音频作为知识付费栏目的载体。
但各大音频应用平台推出付费音频节目后,盗版也随之而来。对于音频内容来说,除了微信群里的资源放送外,在电商平台以及社交媒体上都存在盗版音频内容。
据悉,去年6月喜马拉雅FM上线付费音频课程《好好说话》后,电商平台上第一时间便出现了盗版内容。记者在该平台搜索当下热门的几个音频课程,绝大多数课程都可以找到出售的卖家,而这些商品无一例外均是盗版。
微信公众号中有免费的资源链接,平台上有盗版音频卖家,对于网络上的盗版资源,音频应用平台主要通过投诉至平台或者起诉商家来进行维权。
而在微信群中扩散的盗版内容,则只能选择投诉微信群,无法起诉。至于微信公众号里的盗版音频内容链接,在投诉成功之后,最晚7个工作日内微信便会将链接删除。
如此一来,越来越多的盗版方会在微信群里用网盘之类的形式进行资源传播,这样就会导致维权路径变长,成本也会随之增高。
因此,取证不便以及成本过高,是音频应用平台在维权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关于损失,很难具体估算,这也是我们通过法律维权时的痛点。”蜻蜓FM副总裁郭嘉对记者说,微信群裂变的盗版者作案手法隐蔽,不直接向用户收费,而是通过提供免费内容吸引大家加入微信群并强制分享到朋友圈,以吸引更多人进来不断扩大用户人数。他们随后再引导用户加入新群或关注公众号以达到快速无成本吸粉。吸粉后再经过用户的筛选沉淀,进而通过广告、电商或兜售其他内容付费产品达成转化。
“这其中有一些用户辨别不清版权,也有一部分用户有占小便宜的侥幸心理。”郭嘉说。
音频内容维权成本增加
音频内容和文字内容相比,不容易搜索,需要专业仪器进行检测,一般的维权平台很难达到这样的技术要求。
据记者了解,目前盗版侵权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第一种,平台类直接侵权:同类型平台对版权内容的无授权使用情况;第二种,自媒体侵权:盗版者通过群裂变,引导公众关注微信公众号,在公众号通过向公众推送/售卖方式传播版权内容。通过微信个人号在朋友圈推送/售卖方式传播版权内容;第三种,电商类侵权:盗版者通过在电商平台开个人店铺的方式,低价打包售卖版权内容;第四种,应用软件侵权:盗版者将精品版权内容直接做成APP软件,以个人开发者身份在iOS、安卓应用商店上架供用户安装,侵权传播内容;第五种,网盘类侵权:盗版者将版权内容传到各类网盘/云盘,通过链接分享的方式侵权传播。跟上面的自媒体/电商类侵权还会关联操作,比如有用户在店铺购买并付款了,盗版者就将链接发给买家,供买家下载收听。
郭嘉对记者表示,无论是以上哪种情形,都给权利人的合法利益以及正版平台方的合法利益造成了严重侵害。由于侵权的情形多样化、隐蔽化,维权工作往往存在一定困难,维权的时间成本及经济投入成本也比较高。要想解决音频侵权盗版问题,需要平台方、权利人和用户三方的共同努力,共同构建健康、绿色的网络版权产业环境。
目前,从快速扫清盗版同时节约成本方面考虑,音频应用平台一般会先以投诉方式要求涉及侵权内容传播的平台、渠道运营方将下架;遇到不作为的平台方或拒不配合的盗版者,就采取更强硬的举报、诉讼等方式维权。同时,音频应用平台也与版权管理部门加强沟通及联系,倾听相关部门的指导意见,密切关注版权保护的最新动态,对维权人员加强培训,关注政策、关注热点、关注判例,及时更新及完善维权方法,尽最大努力保护权利人及正版音频应用平台方的合法权益。
“另外,我们正在逐步完善正版作品数据库,通过技术手段提升第三方下载并提取盗版音频的难度,并积极寻求与具有音频识别技术的服务商积极合作,当网络用户传播作品时,服务商能直接通过技术识别盗版行为,自动投诉及督促下架,提升投诉效率。”郭嘉表示,现在,蜻蜓FM已经与多家版权方建立了紧密联系,更多地争取版权内容能在平台独家首发,通过保证传播源的干净统一来减少盗版多发的可能性。
投诉流程复杂、内容检测困难,一系列问题造成了音频内容维权成本的增加。对于网络音频平台来说,如何找到更具性价比的维权方式是成功维权的关键。不过对于用户来说,支持正版的方式倒是很容易,就要从不在朋友圈转发“扫码进群免费听”这种图片开始。
链接〉〉〉
付费音频如何获法律保护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王晶律师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付费音频若想获得法律的保护,首先必须能够成为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作品,要具有独创性并且具有可复制性,音频作品具有可复制性没有任何争议。但如果单纯口述别人的作品则往往很难具有独创性,如果有自己独创性的表达则可以成为著作权法所规定的口述作品而获得法律保护,像高晓松的《矮大紧指北》即是有独创性的作品。
王晶表示,付费音频一旦符合口述作品的构成要件则可以获得法律保护。音频作品一般在网上传播,我国法律对于这种情况特别规定了信息网络传播权予以保护。所谓信息网络传播权,即以有线或者无线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使公众可以在其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作品的权利。未经著作权同意,将他人享有著作权的作品通过网络进行传播,则侵犯了该他人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可以要求侵权人赔偿权利人相应的损失。
“由于信息网络上的盗版音频易被删除,容易灭失,一般来说,如果发现有人未经许可盗版音频并提供收听等服务,可以通过公证的方式进行证据保全,并第一时间向法院提起诉讼,或者委托给专业的律师进行维权。”王晶认为,目前我国对于知识产权侵权加大了惩治和赔偿力度,因此这种方式是行之有效的。当然,现在也有很多第三方平台提供知识产权投诉服务,但由于知识产权本身疑难复杂,一般的平台无法专业地进行处理,只能简单粗暴地加以删除,或是无法判断是不是具有相应的权利,反而让维权愈加困难。本报记者王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