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本溯源
公益项目要想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不仅要有人“生”,更要有人“养”,而不是仅仅依靠热情和读书人的自觉。
据新京报报道,曾被美国知名网站评选为世界上最让人叹为观止的18家图书馆之一的、位于北京郊区怀柔乡村里的篱苑书屋,因收藏盗版图书,昨日已被责令暂停营业。
据报道,近日,有公众号发文称,在“篱苑书屋”公益图书馆中发现大量盗版书。包括封面和内页出版社不一的《白鹿原》,封面山寨、内文中英文夹杂的《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假出版社出版的三十多位畅销名家的大精选集,把腰封印在封面上的《1Q84》,把7本糅合成1本的《藏地密码》……
先要说明的是,其一,篱苑书屋当初上榜最美图书馆,主要是因其与自然相得益彰的建筑设计,和书屋里的书没多大关系;其二,据篱苑书屋义务馆长潘希说,书屋里也有正版书,“说全部的书都是盗版的就太夸张了”;其三,并非所有的读书人都去过篱苑书屋,仅从数量上看,和所有读书人相比,去过书屋且拿盗版书换正版书的人(顶多也就几千人)大约只是极少的,甚至可以是忽略不计的,所以,还不至于打所有读书人的脸,这是典型的标题党。不过,作者的气愤是可以理解的。
最美图书馆乱入大量盗版书的起因,是那个对游客开放的换书活动,即“捐三拿一”。应该说,活动的初衷是善意的,也是公益的,目的是要扩大藏书量,同时让读者之间互相交流。
可是,这个从营建到策划都流淌着公益血液的书屋,为什么会充斥着大量的盗版书?或者说,这只公益放大镜到底发现了读书人的什么呢?
许多人看过爆料的第一反应是,多美的图书馆,多好的公益项目,硬是让读书人给毁了。
其实,即便是喜欢读书的人,也并不代表道德水平天然就高。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照样能做出许多下流龌龊的事,历史上、现实中这样的例子太多,比如高智商犯罪,杀人的,盗窃的,许多都是读书人,遑论换盗版书这样的事了。
这就是说,读书,或者说喜欢读书,并不是道德高尚的保证书,更不是道德低下的掩体;受教育程度高不一定素质就高。读书人和道德水平高画等号,或者是不读书人一厢情愿的天真想象,或者是一些读书人掩人耳目的自我标榜,而且,这已成为一种社会秩序和心理习惯。
更重要的是,公益项目要想做好,除了善意的初衷,还需要精心的运营和管理,而且,从长远来看,后者更加重要。显然,“捐三拿一”坏就坏在疏于管理上:馆长是义务的,且分辨不出书的质量;协助管理的大学生是志愿的,不但抽空来,来了主要也是维持秩序。至于书屋的归属和盈利,更是无从谈起。这些都无法保证书屋健康地、长期地运作,也是许多轰轰烈烈的公益项目最终不了了之的主要原因。
篱苑书屋是一个很小的样本,它告诉我们,公益项目要想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就需要定下“长远之计”,不仅要有人“生”,更要有人“养”,必要的话可以引入市场机制,用制度和管理为公益护航,而不是仅仅依靠热情和读书人的自觉。
赵清源(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