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皮包装、拆包装散卖、以“好”充“次”、“万能袋”销售……近期,多地曝出的假种子花样翻新让网民揪心。各地近年来制定高压政策、严格规定,推动种子市场秩序有所好转,然而,为何仍有那么些“花式”假种子从指缝中溜走?(新华社5月23日)
何为假种子?简单而言依照我国《种子法》给出的详细规定,假种子是以非种子冒充种子或者以此种品种种子冒充他种品种种子的;或者种子种类、品种与标签标注的内容不符或者没有标签的种子。诚然,假种子的存在危害不言而喻。一方面,会带来农业减产甚至绝收;另一方面,农户因为无法识别而购买到假种子,不仅损失惨重更是生活堪忧。然而据“中国网事”记者调查称,近期,多地曝出的假种子花样翻新让网民揪心。什么白皮包装、拆包装散卖、以“好”充“次”、“万能袋”销售等。笔者以为,缘何在各地高压政策、严格规定之下会出现“花式”假种子?
深谙农村生产的人都知道,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是每位农户的最为期望的。春耕播种夏秋收粮本是让人欣喜的事情。如果因为不识种子的优劣,买到了假种子,辛辛苦苦一番耕耘后,不仅没有收获的喜悦,反倒要承担巨大的经济损失,此种心情可想而知。
当然,你有“张良计”他有“过墙梯”。假种子的形式层出不穷,与不法分子在包装标识上大做文章,让购买种子的农民无法辨识,或是吹嘘忽悠,夸大宣传,误导农民购买假种子不无关系;与个别农户贪图购买种子的一点“薄利”有关。可问题是,购买种子本应该到指定的经销点,农户贪图购买种子的一点“薄利”是完全可以杜绝,而假种子的经销者呢?
的确,依照相关程序和技巧就能尽可能的减少损失。如:购买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的种子,选择著名种子企业以及著名品牌的种子;不要一味追求价格低廉的种子;因地制宜,选取真正合适的种子,不要一味地追求新品种;到工商行业证照齐全的经销商门店买种子;购买种子前与商贩充分交流,了解种子特点;购买时,向商贩索要发票,并核对发票的印章与经营单位的名称是否一致。其实,这并非治本之策。如报道所述:“万能袋”的销售现象比较多,一般是生产基地和经销单位联手操作的,而且只要买个喷码机,他需要什么样的种子,通过自己的喷码机喷上即可。
再进一步说,如某市农业综合执法大队负责人表示,种子经营户一般不摆在台面上卖,而是直接和农户打交道,有的直接送货上门,执法人员上门执法时很难抓“现行”。那么,果真这样难道就不了了之?应该说,假种子花样翻新,与执法往往不够严厉,没有完全按照法规条例办理,或者避重就轻,起不到震慑作用有直接关系。首当其冲的是,卖假种子的经销商资质何来?
其次,或许卖假种子之初就有“跑路”的打算,难道没有防范的措施?再者,对于出售假种子者是否做到“斩立决”?在处理的过程中是否深入查出,看看有无相关部门领导干部参与其中,而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草草赔付了事?马克思说:如果有100%的利润,资本家们会铤而走险;如果有200%的利润,资本家们会藐视法律;如果有300%的利润,那么资本家们便会践踏世间的一切。
“花式”假种子受伤何止是农户,种子造假何以保障餐桌的安全。笔者以为,只要能健全农业、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协同作战机制,加大惩处力度,织密市场监管网,“花式”假种子岂能从指缝中溜走。作者:鱼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