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连接中国内地与亚洲乃至世界的自由港,香港每年处理进出口及转口货物多达3亿余吨。近日,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公布数据显示,2016年香港整体进口货量同比上升1%,整体出口货量上升1.4%,其中转口出口货量的增幅则为1.5%。
空中、海上、陆路……源源不断、各式各样的商品每天在香港靠岸,或由香港启程前往最终目的地。在庞杂的货物中,如何“火眼金睛”明辨真伪、进而严打侵权假货,香港海关独特、高效的执法制度为知识产权筑起了一道坚实防线。
由于海关是特区内唯一负责对版权及商标侵权活动进行刑事调查及检控的政府部门,其执法策略可谓“上天入地、全方位覆盖”,主要依据的香港法例包括《版权条例》等法律。
多方团队协作侦破跨境侵权
“对于跨境侵权活动,我们的最根本策略是掐断源头,以及遏止目的地国家或地区对伪冒货品的需求。”香港海关版权及商标调查科高级监督叶慧婵向记者介绍。
以2016年为例,香港海关共侦破124宗跨境侵权伪冒货品案件,拘捕22人,检获120万件侵权物品,多数为运动衫裤、手机及电子配件、太阳眼镜等,市值总计约1.3亿港元。
叶慧婵为记者翻查资料解释说,香港海关与美国及欧盟等境外执法机构一直保持紧密合作,包括交换情报、跟进侵权伪冒货品寄货人及收货人资料等,“必要时更会与世界海关组织、国际刑警等采取联合行动,多方位打击跨境侵权。”
让她尤其自豪的,是香港海关与5家国际快递运营商所签订的“工作谅解备忘录”。自2015年3月与顺丰速递、DHL、FedEx、TNT以及UPS签订备忘录以来,海关共侦破697宗跨境侵权案件,检获近29万件伪冒货品,市值达3800万港元。
说起与快递运营商的合作,叶慧婵直言“并不容易却颇具成效”。在双方日常梳理通报途径及程序之余,海关还会不定时培训接收包裹的一线同事,教授他们如何利用X光机、报关表格等甄别伪冒货品,并因应时节对特定货品提高警觉。她举例说,在中秋或端午等节日前后,一线同事会特别留意相关节庆食品的寄送。一旦接获可疑包裹的线报,海关便立刻出击,“无论数量多少,哪怕假货只有一件,我们也要拦下”,但叶慧婵表示,海关并不会为此类包裹或收寄件人士制作“黑名单”。
由于不少侵权伪冒货品的生产厂家位于珠三角地区,香港海关还与内地相关部门共同成立“粤港保护知识产权合作专责小组”,定期交换情报,在各自的辖区、口岸范围进行堵截和抓捕行动。
2016年8月巴西奥运会期间,粤港两地海关同步联手,加强对空、海、陆运及邮递快件货品的监管和查验,共检获约6.6万件球衣、球鞋等侵权货品,市值近400万港元。同年6月及11月,两地海关又举行“清风”联合行动,在口岸地区拦截了多批企图经由香港转输往拉美国家的侵权货品,检获14.7万件伪冒化妆品、手表、皮包、运动帽等,市值逾3000万港元。
叶慧婵表示,粤港两地海关已累积多年抓捕经验,现在信息交换和互助协作的效率大大提升。而香港海关与广东省版权局、广东省公安厅经济犯罪侦查局、广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等部门分别建立的点对点沟通渠道,更完善了两地海关的联合侦查及打击行动。
密集扫荡“黑点”严打展销冒牌
除了跨境侵权活动,本地伪冒货品也是香港海关的“严打”对象之一。其中闻名于中外游客的旺角通菜街(即“女人街”)是叶慧婵及她的同事重点巡查、扫荡的“销售黑点”。
“不同于一般的伪冒案件,在‘女人街’内售卖侵权货品多数是有组织、有背景的集团式犯罪行为”,叶慧婵向记者介绍说,不少摊档的“幕后东主”甚至涉及本地黑社会人士,牵连较广,抓捕及定罪过程也较为耗时。通常在抓捕前,海关一线巡查人员会进行长时间的跟踪或“放蛇”(试买),以掌握实际证据。
2016年,香港海关成功打击3个活跃于“女人街”、售卖伪冒货品的犯罪集团,包括11个小贩摊档、3个展销场及12个储货仓库,拘捕22人,检获2.7万件伪冒货品,市值约2000万港币。
从数据上来看,持续、密集的“严打”收效显著,但叶慧婵也直言,在此力度下,售卖侵权伪冒货品的不法人士也变得更加谨慎,售卖对象逐渐缩窄至外籍人士。她笑说,“曾经有本地海关同事在‘女人街’试买,屡屡碰壁,后来只得从警务处借调一些外籍同事‘放蛇’,才得以成功”。
另一集团式“销售黑点”则位于中环,主要由南亚裔人士组成。今年前4个月内,海关已捣破2个供应及销售伪冒货品的犯罪集团,拘捕11人,检获8300件伪冒衣服、手表及鞋类货品,市值约95万港元。
叶慧婵介绍说,针对集团式犯罪行为,香港海关倾向于以《有组织及严重罪行条例》检控被捕人士,“一来可起到阻吓作用,二来可冻结该集团资产,防止罪行扩张”。自2004年至2016年,共有12宗案件被海关以该条例检控,涉及129人,冻结资产金额达1.3亿余港元,其中最严重的刑罚为即时监禁49.5个月。
另外,香港海关还因应展销会上的侵权伪冒活动,特别推出一项“快速行动计划”。叶慧婵解释,展销会往往仅为期三五天,如果接获举报再进行调查、搜证,时间上非常被动。因此每逢展销会举行前,海关会鼓励参展商或版权持有人预先提供其产品品牌及版权资料,以供备存;如在展会期间发现侵权行为,海关便可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并迅速执法。
而对于身在海外、在港并无法人代表的版权持有人,香港海关于2014年专门设立了“电子备案协调中心”。当海关查获怀疑侵权的伪冒货品后,该中心会联络版权持有人,利用视像会议系统审视真伪,甚至在紧急情况下利用3D立体打印机打印货品,与怀疑伪冒货品进行实物比对。
“在香港境内打击侵权伪冒活动,多数有赖于版权持有人的亲身举报。”叶慧婵坦言,虽然海关一线同事几乎每天都会上街巡查,但毕竟不是专业甄别人士,有时一些真伪货品的细微差别必须靠设计者亲自辨识。
专责网络小组打击科技犯罪
在信息时代,网络平台也是不容忽视的侵权活动“重灾区”。香港海关前助理关长何仕景曾批评“点对点”档案分享程序表示,“创新是好事,却也带来许多实际问题”,许多程序用户在网上免费观看或分享电影及其他侵权内容,为蓬勃的香港电影业带来巨大影响。
2016年8月,海关侦破一宗涉嫌利用“点对点”技术在网络平台分享、转载怀疑侵权电视节目的案件,并成功捣毁其幕后一个面向世界各地会员的本地网站,拘捕网站管理人1名。叶慧婵为记者提供数据显示,2016年海关共侦破201宗网络侵权案件,拘捕234人,检获5.7万件侵权货品,市值180万港元。
叶慧婵继续介绍说,近年海关已重新编配内部资源,成立4支“反互联网盗版队”,专责打击网络售卖侵权伪冒货品活动;并设立“科技罪行研究所”,与手机运营商及拍卖网站合作,研究不法人士的犯案手法,进而研发网络监察系统,提升一线同事的调查、搜证能力。
“总体来说,香港海关对侵权伪冒活动的打击态度一直较为强硬”,叶慧婵回顾她10年前初入版权及商标调查科时的情况说,相比21世纪初盗版、伪冒货品铺天盖地,现时香港社会对版权的认识和尊重已有大幅改善。但由于近年经济形态转变,许多商品的售卖渠道转移至网络,因此海关下一步的执法“火力”,将毫无疑问地集中在网络平台。
她笑言,“在全球化的互联网时代,我们需要以科技手段打击科技犯罪”。(陈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