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重拳治理侵权假冒问题 湖北省知识产权局联合多部门进驻光博会开展知识产权执法维权行动 亚马逊卷入假货,跨堡如何保证产品安全 北京市质监局检出1批次集成电路卡读写机产品不合格 上海掺假羊肉疑进小肥羊澳门豆捞等火锅店 “稻香村”商标屡遭侵权 北京稻香村回应:会采取行动! 发明专利:国家级科技奖新标尺 依法严惩直播领域侵权售假犯罪 越南对其专利申请程序进行修订 山西忻州打造地理标志助力县域经济发展 最高检:加强民营经济知识产权的全面、平等、严格、及时保护 山西省质监局抽查室内用陶瓷砖等12种产品不合格检出率为2.3% 山西8批次保健食品不合格 多个产品涉嫌假冒 广东惠州市食药监局抽查食品4批次不合格 日本专利局推出的审查服务受到用户好评 壳牌公司来大同实地“打假”一家违规经销商被警告 亚马逊借助知识产权保护开拓法律服务领域 三大国际组织发布有关医疗技术获取和创新的最新研究 广东省质监局抽检30批次蚊帐产品1批次不合格 河北省2个草莓新品种被农业农村部授予植物新品种权 四川长宁县8家民营企业获“四川扶贫”商标使用权 大余工商开展儿童用品专项检查 8家债权银行卷入iPad商标纠纷 唯冠称归属未变 "美丽中国"离不开"非遗表情" 食品专家提醒:散装花生油存黄曲霉素隐患 5000亿,中国网络版权产业正在崛起 TRIPS知识产权豁免谈判结果仍不确定 四川广元市市场监管局:婴儿纸尿裤等7批次商品抽检不合格 广西食药监局抽检6类食品74批次样品不合格1批次 内蒙古包头集中销毁侵权假冒伪劣产品 安徽淮南:斥责职业打假人 严把营运环节关 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管局抽检885批次食品 19批次不合格 国家食药监总局:过半银杏叶生产企业药品不合格 河南省质监局:3批次非道路照明用LED灯产品不符合标准要求 江西省赣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去年受理知识产权案件109件 浙江省质监局抽查18批次卫生巾产品不合格1批次 该好好管管“甘茶度”们了 《中国地理标志品牌发展研究报告(2018)》正式发布 甘肃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医疗器械抽检不符合标准规定产品及企业处置情况的公告2022年第41号 商务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服务外包发展 安徽省铜陵市抽检:标称芜湖雅云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1批次麻烘糕不合格 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1批次饼干菌落总数项目抽检不合格 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在四川眉山启动 中国(三亚)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专利预审服务绿色通道“通车运行” 冠生园广式葱爆肉松蓉沙月饼不合格 台湾十家茶饮大厂卫生不合格 陕西全面发力建设知识产权强省 安徽合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3批次餐饮具检出大肠菌群 网络原创侵权多起诉少 版权保护应跟上互联网思维 陕西西安市灞桥区2019年7月抽检食品样品228批次 不合格1批次

职业打假人“转战”网络 能否终结电商假货之痛?

随着网络购物的兴起,“职业打假人”这个备受争议的群体开始转战网络,并呈现出专业化、集团化的新趋势。而对于假货泛滥这个电商“顽疾”来说,职业打假人能否成为其“终结者”?

网购成职业打假新“战场”

“过去一年职业打假人投诉举报网络交易商品的案件达到140多起,几乎是成倍增长。”湖南长沙市某基层工商局网监科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现在主要的精力就是处理“网络打假”案件。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职业打假人”进入公众视野并迅速发展为一个庞大的群体。而如今随着“互联网时代”网络购物兴起,职业打假人的“战场”也由线下实体店扩展到了线上电商平台和网店。

根据河南省工商局的不完全统计,2015年至2016年8月,全省12315系统接到职业投诉举报16299件,占投诉举报总量的比例达14.3%。其中,针对电商的职业打假人越来越多,索赔金额越来越大。

据介绍,在网络购物领域,投诉举报内容主要集中在夸大、虚假宣传方面,包括商家使用“最”字类的绝对化用语、普通食品宣传治疗功效等,针对假冒伪劣等商品质量的问题较少。特别是2015年9月实施的“新广告法”加大了对虚假违法广告的惩治力度,这成为职业打假人的有力武器。

“可以防癌和治疗相关疾病”——2016年5月,湖北武汉的一位职业打假人,在网上看到一款“成人羊奶粉”打出这样的宣传语。于是,他大量购买了该产品,总金额4600多元。据他所说,经过使用后,发现产品并不能防癌,认为构成了欺诈,于是向工商部门进行投诉。

长沙市一家主要经营食品、保健品的网店老板曹先生最近连续遭到两起投诉,他认为这都是职业打假人所为。曹先生说,网店里售卖的红枣产品本身没有质量问题,但之前在广告语里声称有“美容养颜”功效,被人抓住了把柄。

“集团化”出击

“双11”号称索赔千万

根据工商部门的分析,职业打假人的主要特点是,知假打假,以索取高额赔偿和奖励为目的,熟知相关法律和流程,往往对商品不同种类反复投诉,对某一商家多次投诉。

上述网络交易监管部门负责人说,职业打假人呈现出“集团化”的趋势,他们通过QQ群、微信群联动,发现某公司、某产品有虚假宣传等问题,就会全体出动。从一些投诉信件中可以看出,购货人和投诉人的名字、电话信息不一致,说明他们内部有着明确分工。

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记者搜索一些“职业打假人”的名字,有的涉及买卖合同纠纷案件达数十个,被起诉的商家遍及全国各地。一位知名职业打假人设立了专门公司,去年“双11”期间准备了100万元资金抢货,号称要索赔1000万元。

近日有媒体报道,某职业打假人经过10年的发展,形成了包括律师在内的近20人打假团队,在北京、天津、郑州、广州、重庆、成都等6个城市设有办事处,在这些地方租用仓库存放问题商品。从线索搜集、问题认定到购货、索赔,工作人员分工细化。

胜率80%职业打假仍存争议

记者了解到,部分职业打假人出现了异化,以“打假”之名行“造假”之实。比如,有的所谓“打假人”用蘸有特殊药水的棉布将商品的生产日期擦去,又通过针扎孔往面包里塞头发,以此向商家索赔。

有着“湖南王海”之称的喻晖,从事专业打假已有21年时间。对于当前打假群体的乱象,喻晖认为,一些人采取诈骗、敲诈等违法违规手段,不是真正的打假维权。打假人的行为必须在法律范围内,这是“底线”。

这些“造假打假”者把本来就充满争议的职业打假人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多位接受采访的业内人士认为,职业打假人是以营利为目的,不能算是真正的消费者,他们对于打击假冒伪劣和维护公共利益的作用十分有限。而且,职业索赔行为占用了大量行政和司法资源,给正常的市场监管工作带来了负面影响。

不过,在喻晖等专业打假人士看来,社会上对“打假人”更多的是误解,比如批评他们高额索赔、和商家“私了”,其实这些都是有法可依的正当权利。

“首先是产品有问题,才会有打假行为。”湖南骄阳律师事务所民商部主任王飞鹏认为,不能因为职业打假人的身份或者其目的不单纯,就否认他们是消费者。实际上,职业打假人是政府监管力量的有力补充,应当鼓励他们发挥积极作用。

一家法律服务机构近期发布的报告显示,通过分析7000余份上网公开裁判文书,在牵涉职业打假争议的案件中,80%以上职业打假人的主张获得法院支持。

值得关注的是,2016年国家工商总局发布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征求意见稿)》,将“以营利为目的而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行为”排除在消法保护的范围之外。

这一“排除性”规定会否最终落地,将很大程度上决定职业打假人的未来生存空间。据了解,一些职业打假人开始考虑如何转型。

湖南省工商局网络交易监管处副处长陶健认为,“职业打假人”只是俗称,还是要尽快在国家法律层面予以明确界定,以利于依法行政。对于企业经营者来说,则要加强诚信经营和公平竞争,对产品存在的问题不能抱有侥幸心理。(记者白田田张兴军长沙)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您喜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