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8年至2013年期间,我国法院审理结案的专利侵权判决97.25%是在法定幅度内判赔,平均每件专利侵权赔偿金额只有8万元。
这是全国人大代表、美的集团原副总裁袁利群在今年的广东省两会期间列举的打假数据。在她看来,侵犯知识产权的案件一直高发,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违法成本太低。
对制假售假加重刑罚历来是两会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每年都有要求加大对制假售假刑罚力度的提案议案见诸媒体。
2013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朱静芝对记者说,食品、药品假冒伪劣等安全问题要想解决,必须从法律、法规这个源头上采取行动。
全国人大代表姜明则建议,“经济上严厉制裁造假分子,一下罚得倾家荡产,他就不会这样做了!根据现在的情况来看,肯定是处罚力度不够。”
严厉打击制假售假也是一些企业家代表委员热衷的话题。2013年两会,全国人大代表、小米公司创始人雷军便提交加大打击假冒伪劣商品议案。
2016年的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海南省椰国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钟春燕希望政府有关部门能加大对假冒伪劣产品的打击力度。深受假货之苦的“北冰洋”掌门人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一轻食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李在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上高呼“降低假冒伪劣行为的立案标准,加大刑事追责。”
但代表委员加重刑罚治理假货的连年呼吁却未见成效,相关法律规定始终存在过时、过宽、模糊和难以执行的缺陷,例如诞生于1993年的《产品质量法》制订了5万元的制售假罚款标准,时间过去24年仍在按此执行。假货案件因此长期难办案、难立案、难赔偿、难判刑。
阿里巴巴就于27日披露,2016年全年,阿里巴巴平台治理部共排查出4495个销售额远大于起刑点(5万元)的制假售假线索,但截至目前,这些线索中能够通过公开信息确认已经有刑事判决结果的仅33例,比例不足1%。
犯罪成本太低,就是我国制售假泛滥屡禁不绝的根本原因,有识之士虽已呼吁多年,希望加重刑罚加大打击制假售假执法力度,但未有进展。不从法律法规源头推动,假货只会越来越难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