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做电商卖高仿鞋?呵呵,不用四处找“黑市”了。在福建省莆田市安福电商城,假鞋、假发票、假快递、假手机卡应有尽有,并且绝对“安全”:它是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这是一个城市最为分裂的中心。它距莆田市政府1公里,白天,门庭冷落;夜晚,黑暗唤起了它的活力,人、车带着鞋产品来来往往,交易完便不再多谈,堪称“鬼市”(据1月16日《中国青年报》)。
如果以为莆田的名声仅仅来自莆田系医院的话,那您可是错了,支撑起莆田经济另外半边江山的是假鞋生意。在网上有人戏称,莆田的假鞋,和丹阳的眼镜、南通的床品4件套、华强北的手机,合称中国假货“F4”。在莆田,假鞋生意的分工已经细化到了难以置信的地步,从鞋的质量和价格上来区分,有A货、A+货、超A货,厂货、通货、真标货、爆真货……假鞋的分类方式让人听起来是如此的高档和随意。而产业链细分程度让人咋舌。新闻里介绍,几千家鞋厂造鞋,上万间门店成为中转站,数十万网军做微商开网店,下游产业链包括手机、电话卡、鞋盒、鞋带,商标、防伪码,甚至包括黏快递用的胶带和一头能写字一头能裁胶带的圆珠笔。
2007年,纽约市警方从布鲁克林的两处仓库查获近30万双假耐克,阿冒(造假者)们的名头甚至惊动了《纽约时报》,有记者专门到莆田调查,发现这里做出来的鞋“真假难辨”。看到这里真不知道是应该自豪还是应该尴尬,投入如此巨大的智慧和精力在一项不正义的事业上,这感觉就好像做小偷做出了匠人精神一样,让人哭笑不得。
莆田人民的这门手艺是常年做国际品牌运动鞋代工厂练就的。本来按照正常的逻辑,我们的制造业成长的过程应该是三步走:引进先进技术做代工,学习先进技术,独立打造自主品牌。莆田的造鞋业,前两步走得很好,然而随着外资企业将工厂搬到了东南亚,莆田并没有产生自主品牌取而代之,反倒是靠着学来的手艺造假,只能感叹当地人太聪明,不愿意下笨功夫。还不如泉州人,整出个乔丹中国,让美国老飞人追着告状。
我想,这样一张名片会让莆田人既窃喜又惭愧,造假当然惭愧,窃喜却是因为造假生意也的确是解决了就业问题,提升了GDP。但这毕竟不是正路,事实上,莆田假鞋产业正遭受来自政府部门和电商平台的双重夹击。新闻里介绍,莆田工商部门对“鬼市”假货的打击从未停止。他们约谈商家,夜间巡查,2013年曾3个月巡查36次,罚款38万多元。他们也试图寻找假货源头,并严肃查处一批违法案件。电商平台也在夹击着售假者。2015年8月起,阿里巴巴一年内撤下了3.8亿个产品页面,关闭18万间淘宝店,以及675家生产、存储或销售假货的运营机构;与此同时,腾讯封停了超过1.1万例涉嫌售假的个人账户。
不过,政府部门和电商平台的打击,并没有彻底摧毁假鞋制造业,这里有监管的高成本问题,同时也不排除有利益掺杂其中,无法做到坚决彻底地打击。电商的流量需求就不用说了,新闻里介绍,“抓鬼”(打假)有时也沦为个别执法人员的寻租生意。除此之外,假鞋生意的繁荣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旺盛的需求。俗话说“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用在造假领域也是同样的道理。
伪劣假冒产品的盛行,不完全是因为商家恶意欺骗消费者,这同时也是消费者根据自身消费能力主动选择的结果。消费者们真的不知道他们买的是假货吗?一两百元的名牌球鞋,可能是真的吗?所以更多的消费者,其实是知假买假。而正是由于这样的消费需求,才造就了莆田假鞋的繁荣。所以,与其说是我们在忍受低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不如说是我们选择了自己消费得起的产品和服务。消费者们不知道淘宝上的伪劣假冒产品质量不好吗?食客们不知道路边摊的小吃不卫生吗?他们当然知道,但这就是他们的理性选择。
我们也可以说,假货是商业发展的一个必经的过程。随着个人财富的增长,人们自然就不满足于劣质产品和服务,而要去寻求高品质的生活,伪劣假冒产品也就失去了市场。然而我们也不能坐等这个结果到来,我们还需要法律和市场推动这个过程。同时对于造假者而言,游走于灰色地带的生意终究不是长久之计,既然已经有了技术、厂房、店面和物流,那为什么就不能投入智慧,让这片土壤孕育出合法的自主品牌呢?
本报评论员牛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