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专项调查显示,当专利权人面对侵权行为时,43.4%选择行政途径,39.5%选择协商途径,16.3%选择司法途径,2015年,行政执法办案总量与司法民事一审案件量基本相当。”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管理司司长雷筱云10日在中国知识产权保护高层论坛上说。
显然,行政途径已经成为解决专利侵权问题的主要渠道。
查处专利侵权案件8.7万件
全面从严的知识产权大保护体系,是国家知识产权正在着力推动构建的。
按照雷筱云的说法,知识产权大保护体系包含四层结构:第一层是自我约束;第二层是行业自律;第三层是行政执法;第四层是司法保护。
“知识产权保护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用最小投入最大程度地来化解纠纷,解决矛盾。我们这个四层保护体系首先是自我约束,防范于未然,在侵权发生以后,才面临三种途径的选择,即行政途径、协商途径和司法途径。”雷筱云说。
据雷筱云介绍,“十二五”时期,全国知识产权系统查处专利侵权假冒案件8.7万件,是“十一五”时期的10倍。2010年的这一数据是1800件,2015年则飙升至3.58万件。2015年,办案结构也在优化,纠纷办案量与假冒办案量的比例达到1:1.5,结案率达到93%。重点办案取得新突破,电商领域的案件7000多件。展会案件量也同比大幅增长。
创新价值实现效果逐步显现
知识产权保护不断加强,激发了全社会创新创业的活力。“数据显示,知识产权保护的社会满意度稳步提升,知识产权的拥有量在持续大幅增长,创新价值实现效果逐步显现。”雷筱云说。
2015年,中国PCT(《专利合作条约》)国际专利申请延续高速增长势头,增速为16.8%,达2.9846万件,连续三年位列全球第三。在PCT申请量前20名的实体中,中国企业占4席。华为蝉联全球第一。在大学申请排名中,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分别位列第8和11位。
“过去十年间,中国PCT专利申请经历了超十倍的增长,国内专利申请数量连续五年蝉联全球第一,体现了中国科技创新能力、知识产权创造能力和知识产权意识的增强,中国在全球科技创新版图中的地位显著上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中国办事处主任陈宏兵说。
企业对于知识产权有力保护所激发的创新热情最有体会。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刘石泉深有感触地说,“良好知识产权保护环境是激发企业家和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创新热情的根本保障。”
比如,航天科工科技人员基于航天动力发明了北京奥运会火炬的核心技术,实现了珠峰火炬接力,实现了航天报国的夙愿。其间相关专利遭遇了侵权,“我们果断拿起法律武器,最终胜诉,极大地调动了一线科研人员的创新积极性,加速催生了一系列的发明创造,增强了市场主体创新活力。”刘石泉说。
据他介绍,“十二五”以来,在知识产权创造上,航天科工保持了专利拥有量年均增速50%以上的高速发展。截至2015年底,拥有专利1.3785万件。
了解规则掌握规则驾驭规则
对于未来的知识产权保护布局,雷筱云称,国家知识产权局将积极作为,严格知识产权保护,推进大保护体系建设。聚焦主体,抓源头,强化自我约束,提升主体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能力。突出重点,面向重点产业和领域,围绕知识产权运营体系建设来加强保护。
企业自身也是知识产权保护中的重要一环。“知识产权保护是国际规则,树立规则意识,具有全球化视野是企业做好知识产权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他人、保护自己、崇尚创新是世界各国知识产权制度共同的立法宗旨,也是知识产权文化的灵魂所在。了解规则、掌握规则、驾驭规则是企业做好知识产权工作的必由之路。”中国中化集团公司副总裁李彬说。据他介绍,中国中化集团公司用了整整两年的时间,经过严格的系统化知识与技能培训、严格的专业化考核以及严格的实战化的实践考察,培养起一支40余人的知识产权专业队伍。(记者张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