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德化陶瓷:版权在手创新无忧
“拐单”一度盛行
“烧造陶瓷工艺品,大体量的需要3至5年时间,成本投入高,且成品率仅在10%左右。”近日,德化县阿凡提陶瓷艺术研究所艺术总监徐才提告诉记者,他曾花了3年时间,投资近40万元,成功烧出大型陶瓷作品《八仙过海》。
业内人士表示,大型瓷雕虽然耗资、耗时、耗工,可陶瓷工艺大师每件作品利润少则数万元,多则几十上百万元。在利益驱使下,企业争相仿冒烧制,抢走了原创者的市场订单,这种现象被称为“拐单”。
10多年前,徐才提的原创作品《孔明出征》遭人仿制,其市场标价仅为自己的1/3。为此,他向当事人讨要说法。“对方要我提供相关证明,我却拿不出来,只能吃下闷亏。”他说。
从2000年起,德化陶瓷仿制现象愈演愈烈。“对企业来说,产品创新投入占总成本的20%以上,被‘拐单’一次,就要损失几十万元。”德化县陶瓷版权协会会长黄发建说,“如果不对仿制行为加以遏止,无疑会影响到创新积极性,使行业陷入恶性竞争,扰乱市场秩序,危及整个产业前景。”
三位一体保护网
在陶瓷知识产权保卫战中,德化选择了版权登记作为武器。
为什么没有采用专利注册?黄发建分析说,专利注册每年都要缴交维护费,大概每件在1000元左右,而版权登记是免费的,还终身享有;专利注册过程较长,而德化陶瓷创新快、使用周期短,产品进入市场往往要早于专利正式授权;在申请注册专利时,企业要提出具体的保护要求,而版权登记后所有者可直接享有18项权利。
德化还成立了县级陶瓷版权协会,内设版权登记、版权咨询、版权调解、版权交易等4个服务中心。截至6月,该协会免费为企业登记版权35332件,提供咨询1000多人次,调解、审结侵权案件200多起,为企业挽回数亿元经济损失,开展交易680多宗。“陶瓷版权协会是对政府职能的一种补充,也减少了企业办理版权登记的中介费用。”黄发建说。
“政府也相继设置了县版权局、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等部门,强化对版权侵权的执法、监管能力。2011年以来,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共受理侵权盗版案件39起,涉案金额512万元,并全部调处结案。”德化县县长欧阳秋虹介绍说,该县还出台了版权保护、鼓励创新等奖励政策,累计兑现奖励金额9400万元。
2011年,泉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德化县法院设立知识产权审判巡回法庭。该法庭已受理陶瓷知识产权案件108起,涉案标的2000多万元,审结95件,其中以调解撤诉方式结案83件,调解撤诉率为87.4%。
“眼下,我县形成了协会、政府和司法‘三位一体’的陶瓷版权保护网,先后获评全国版权保护示范县、省知识产权强县。”欧阳秋虹如是说。
开启创新升级新篇
版权保护激发了德化陶瓷产业的创新动力。据不完全统计,德化现在每年投入创新资金3亿元以上,每天都有200多件新产品问世。2014年,德化全县陶瓷产值为177亿元,出口交货值达123亿元。
鉴于德化在陶瓷版权保护方面的成功经验,2011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与国家版权局签署了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保护优秀案例德化示范点调研项目合作协议,成为该组织在我国开展的第二个版权保护优秀案例示范点调研项目。
“德化陶瓷版权保护工作起步较早,但现在仅仅是开端,今后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黄发建表示,法律规定还有待完善、细化,比如,陶瓷作品、产品相似度达到什么程度才构成侵权等;政府行政人员要形成版权保护共识,不断提高服务能力,依法履行职能。
“经我手上登记的陶瓷版权作品就有八九千件,目前全县90%左右的版权纠纷都由我们公司代理。”福建隆耀知识产权代理公司总经理朱琳说,德化陶瓷企业的版权意识还普遍不高,对版权不够了解,更不懂得如何维权,并且存在传统落后观念,认为打官司是不光彩的事。
在朱琳看来,当前有必要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一个陶瓷版权线上系统,并集纳版权证号、图案、交易、比对等信息和功能。
“我们公司已经积累了不少材料,足可以撑起一个资料库。”朱琳说,“作为一种公共服务平台,版权资料库可以为企业和个人查找陶瓷版权登记作品提供便利,从源头上避免侵权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