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中国经济不仅仅是增长速度的变化,还需转型升级。尤其是中国正面临互联网新技术和新常态转型期的机遇叠加,有可能在相关领域涌现出世界级大企业,引领创新潮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在近日召开的中国中小企业投融资交易会上表示。
对于新常态的理解,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发表了四点看法:首先,速度要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我们过去虽然经济增长率很高,可是企业技术水平处在中低端,这并不符合一般规律。必须让中国经济走向中高速增长,而把技术水平提高到中高档。其次,适应现在的经济增长,而非过去长期的粗放型增长。再次,过去习惯于计划经济体制,现在重要的是企业自己找销路、找市场,不能依赖计划经济体制。最后,企业不能依赖宏观经济调控,现在在资源配置中是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宏观调控是必要的,但只是微调、定向调控,这要适应新常态。
专家表示,企业转型发展需在品牌打造和知识产权保护两个方面齐发力。
在创造品牌方面,企业需在产品的质量及创新上进行改革来促进内销,才能改善当前的经济环境。厉以宁认为,企业需要让产品更加个性化,产品一定要反映出消费者的要求。让服务更人性化,服务业要发展,更加符合消费者的要求。把品牌打造到国外去。中国制造业最困难的是品牌不足,好品牌少,要打开世界市场,要靠技术创造品牌。有品牌,才能在世界有销量。把顾客留在国内。
“我们所倡导的品牌金融,将有助于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改善市场主体创新发展的环境。”中国中小企业协会秘书长金德本表示,反过来也将促进企业品牌建设,提升品牌的价值。这也是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启动“中国品牌潜力榜”品牌评价及品牌金融服务创新试点工作的目的所在。
品牌成长离不开知识产权保护。厉以宁认为:“中小微企业很多事情靠自己办,中国的民营企业从来都是在夹缝中生存,有很多困难,融资难、工资成本上升、税赋重、出口订单减少等,而最大的问题是产权保护不足。”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管理司原司长马维野在论坛上阐述了知识产权的重要性:知识产权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加强知识产权金融服务,是知识产权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创新发展、支撑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手段。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会长李子彬表示,为挖掘一批文化创意产业、互联网产业、生态农业、食品深加工等好项目,为投资人创造价值,为创业者提供机遇,鼓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创建知名品牌,带动生产制造,推动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小企业品牌价值评价机制,第三届投融会组委会将在之前工作的基础上,加大对小微企业邀约、筛选、推送的力度,加大对科技型、成长型中小企业的特邀力度,将利用中国中小企业协会的组织优势、渠道优势及专业服务优势启动“百城万家推优计划”,借助投融会“金融产品超市”平台,每年向金融机构输送1万家中小企业进行融资对接,三年推广至100个城市。
另外,金德本透露,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与金融机构联合发起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产品即将面世,入围“中国品牌潜力榜”的实体企业将是优先贷款的对象。(陈姝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