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互联网法院积极参与版权诉源治理 第九届中日韩三国消费者政策磋商会在线举行 假冒农药呈现新动向 打假行动需升级换代 北方网:天大知识产权法研究基地成立 再添高端智库 商务部回应微软投诉:国企软件正版化已列为重要内容 加强规制建设 创新监管机制 强化信用惩戒 国家工商总局网监司明确2017年工作重点 知产审判|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替代性争议解决方式 假化妆品“研产销”一条龙该终结了 第二批专利预审员取得上岗资格 福建泉州专利预审提速 黑龙江抽检:标称河北省武强县李根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酱香花生(裹衣花生)不合格 最新山东食药监抽检结果出炉 28批次产品不合格 评论:“中国制造”能向“美国制造”学什么 广州仁和堂网购假壮阳药 价格翻两番卖给消费者 安徽省铜陵市抽检:标称怀宁县绿园食品厂生产的1批次步步糕(冷加工)不合格 陕西汉中镇巴县市场监管部门迅速查办一起涉嫌侵犯“镇巴腊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案 格力获第十七届中国专利外观设计金奖 知识产权法与不正当竞争法之间的关系 广东广州市质监局抽查电动自行车产品4批次不符合标准要求 河北隆尧县:培育地理标志商标助农增效 外媒:误信自制酒能杀死新冠病毒 多米尼加至少109人因假酒丧生 初创企业要如何规避常见知识产权风险? 浙江省宁波抽检:7批次食用植物油不合格 贵州省黔西南州知识产权局优化服务助力企业纾困解难 印度与日本签署专利审查高速路协定 广东2019年全年度食品安全监督抽检 总体合格率为97.95% 浙江嘉兴市抽检“五毛食品”28批次样品 不合格1批次 陷入内容版权纠纷 多家网络电台应用乱战 安徽省淮北市市场监管局抽检食品109批次产品 8批次不合格 安徽合肥市抽检食用农产品样品52批次 不合格1批次 陕西省食药监局抽检267批次食品样品 不合格9批次 贵州遵义市汇川区市监局:开展冬奥会标志专项检查 筑实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商务部:8万余家商户备案 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完善 江苏省质监局抽检149批次儿童家具46批次不合格 海南省市场监管局抽查30批次弹簧软床垫产品 4批次不合格 安徽省六安市工商质监局抽查羽毛球等多种产品11批次不合格 青海省抽检:1批次油条和1批次米线(自制)不合格 第九套广播体操引发著作权纠纷 广东发布《直播电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指引》 阿里音乐网易云音乐互授版权 三大音乐平台实现共享 今年上半年自主知识产权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达1.8万亿元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实现“中国智造” 甘肃省食药监局:6批次肉制品抽检不合格 广东抽检一次性使用手术衣样品59批次 不合格3批次 2019年中国知识产权质量效益持续提升 外企来华投资信心更足 未来电视首度将中国视频版权卖到欧洲 柯桥重奖发明专利产业化 绍兴企业将“创意”转化为“生产力” 注意!这些虾爬子检测不合格! 被侵权的文化界发出“怒吼” Segway正式起诉Inventist 知识产权大战拉开帷幕 陕西省宝鸡市市场监管局高新分局抽检食用农产品54批次 不合格1批次

新消费时代靠什么保障消费者权益

我们已迈入一个繁复的新消费时代,消费诉求多元化、消费产品智能化、消费过程虚拟化等趋势明显,对消费者辨别能力的要求不是下降了,而是提高了;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难度不是减少了,而是增大了。保障消费者权益需要多方求解,要将法律之网织牢织密,更要最大程度地激发消费者的维权能动性,让高悬的利剑释放威力,倒逼商家“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

新消法实施一年有余。日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启动落地情况检查,最高人民法院通报10起消费者维权典型案例,并表示年内力争出台《关于审理消费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接连的大动作,纷纷指向消费者权益的司法保护。

消费者权益保护是个常说常新的话题。消法运行20年后全面升级,正是为了更好地为新时期的消费者撑腰。事实也证明,法律的质变确实涵养出了维权诉讼的新特征。比如,消费者维权案件数量大增,截止今年5月底,全国法院共审理维权纠纷案件164115件,审结147704件。比如,网购纠纷数量明显上升,去年远程购物投诉共20135件,网购投诉达18000多件,占比超过九成。这里头,值得注意的细节也不少,维权诉讼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广大农村“山寨商品”仍在泛滥;买卖双方商品信息不对称,鉴定难、举证难等沉疴顽疾犹存……可以看出,一方面,新消法实施后,司法保护的功力不断升级,消费者维权意识持续提升;一方面,侵权行为新旧形态交织,权益保护先进落后并存。

这种喜忧参半的形势是可以想见的,因为我们已迈入一个繁复的新消费时代,消费诉求多元化、消费产品智能化、消费过程虚拟化等趋势明显。技术的进步便利了消费体验,也加剧了消费风险。就拿颇为畅销的智能手机为例,看似便捷可靠,实则往往侵权于不觉之间。近日上海消保委对市售智能手机的比较试验表明,容量不足、软件异常等无形中侵害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的情况相当普遍。面对细分化的市场和智能化的消费品,缺乏专业知识的消费者,着实难以鉴定产品真伪优劣;隐蔽的商家、虚拟的支付一旦出现问题,传统监管手段的应对能力常常捉襟见肘。新消费时代对消费者辨别能力的要求不是下降了,而是提高了;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难度不是减少了,而是增大了,过去那种拿弹簧秤便不怕缺斤短两的维权路子早已走不通了。

新消费时代靠什么保障消费者权益?完善有效的法律制度体系必不可少。曾震惊美国的反映食品安全卫生问题的《屠场》一书,揭示了美国“镀金时代”消费者权益状况,并道出了一个规律:在经济快速发展、现代机制尚不完善的转型期,市场上的假冒伪劣现象会集中出现。当下,我们国家恰恰也处在这样一个转型期,消费者维权困境很大程度上是阶段性矛盾的反映。从根本上说,我们需要在现代机制上下功夫,让制度与发展同步。历经多年的建设,我们已填补了法律制度的空白,但执法失之于软、失之于宽,法条衔接不畅等问题广泛存在。维护商业正义,当务之急是磨砺法律“牙齿”,动真碰硬,下手不软,让高悬的利剑释放威力,倒逼商家“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

我们也必须认识到,保障消费者权益是个需要多方求解的难题。固然要将法律之网织牢织密,更要最大程度地激发消费者的维权能动性。经济学中的成本效益原则认为,唯有当行动所带来的额外收益大于额外成本时,人们才会有行动。长期以来,消费者维权停在嘴上,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成本太高。何以降低维权成本、提高维权效率?网络购物平台的评价机制或许能为我们带来启发。消费者描述自己的体验,影响其他买家的选择,倒逼商家提升产品质量,可谓一举三得,很多时候,一个“差评”比找消协、工商等部门见效更快。当然,这并不是说评价机制完备无患,倘若以此为基,从顶层设计的高度进行规划,将是善莫大焉。大部分消费者和商家都是权衡得失比的理性经济人,降低维权成本,尽管难以实现“天下无欺”的终极目标,但起码会让维权行为多一些,侵权行为少一些。

消费是实现生产价值的最后环节,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尤其是当下,“互联网+”风潮正起,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消费结构与消费行为还将发生更深刻的变化,种种新业态将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切实维护好消费者权益,促进消费良性发展,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负责,更是对国家未来负责。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您喜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