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到持续开展课题研究,再到不断完善学术刊物,“十二五”期间,国家知识产权局学术研究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学术研究为平台,不断提升研究水平,着力培养研究人才。学术研究工作的一项项创新成果,为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学术研究工作通过研以致用,以用促研,不仅着力解决了知识产权领域的诸多难点问题,还有效提升了审查员的专利审查综合能力,推动了我国知识产权事业的创新发展。”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审查业务管理部(下称审查业务管理部)研究室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加强制度建设
不断加强制度建设是有序开展学术研究工作的保障。“为有效开展学术研究工作,适应新形势下的工作需求,2010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学术委员会(下称学术委员会)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调整,增加了宏观政策专业委员会和审查相关政策专业委员会,形成了目前的9个专业委员会的格局,使得机构设置更加合理,为‘十二五’期间学术研究工作的开展做好了顶层设计。”审查业务管理部研究室相关负责人介绍。
为了实现课题研究的有效管理,学术委员会制定了多个管理办法。“学术委员会先后制定了《学术研究管理指南》《学术课题研究工作管理办法》《课题研究人员管理办法》等,对课题研究、人员管理、经费使用、成果推广等各类活动进行了规范,并明确了学术研究全流程、各环节的工作内容和要求,使学术研究制度化、规范化。”审查业务管理部研究室相关负责人表示。
开展课题研究
“十二五”期间,学术委员会以提升专利审查综合能力为着力点和落脚点,围绕审查业务热点和难点问题,有序开展了很多基础性、实务性、前瞻性的课题研究工作。
审查业务管理部研究室相关负责人向本报记者介绍,课题研究主要分为5个研究专项,包括重大专项研究课题、审查业务一般研究课题、“青春求索”青年研究专项、自主课题和专利分析普及推广项目。
“2011年至2014年,学术委员会共开展重大专项课题59项、审查业务一般研究课题137项、‘青春求索’青年研究专项40项,近2500人次参加了课题研究。此外,学术委员会每年还完成约10项专利分析普及推广项目课题研究,共开展专利分析成果宣讲215场,专利分析方法培训103场,累计培训4000余人次。”审查业务管理部研究室相关负责人介绍,课题研究内容涵盖了审查政策及管理、专利法律制度及国际事务、业务保障等方面,并提出了对我国专利法、专利法实施细则和专利审查指南修改的建议,为审查标准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此外,这些课题研究还解决了审查工作中的很多难点问题,针对审查工作提出了诸多具有针对性、可行性的建议。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学术委员会还通过学术研究工作培养和锻炼了研究人才,其中参与学术委员会各类课题研究的人员数量达5000余人次,涌现出各类优秀研究人员近300人,初步形成了一支能够承担和驾驭重大课题的学术领军人才和具备较强研究能力的骨干人才队伍。
推进成果共享
为了更好地应用研究成果,最大程度地利用好现有学术资源,不断拓展推广渠道,“十二五”期间,学术委员会通过学术刊物、电子信息平台和论坛等多种方式,推进成果共享。
在学术刊物方面,“十二五”期间,学术委员会编辑、出版了《产业专利分析报告》《审查业务通讯》和《学术观察》等刊物。
“以《审查业务通讯》为代表的局内出版物直接面向专利审查工作,刊载审查业务相关文章,逐步成为广大审查员交流审查技能、学习业务知识的常用平台。自2013年起,《审查业务通讯》进行改版,在原有栏目的基础上,相继增设《专利技术综述》《百川有声》和《成果撷萃》等栏目,为审查员提供了更多的交流机会。”审查业务管理部研究室相关负责人介绍,学术委员会还建设了学术信息平台,收集历年的课题研究成果和期刊文章,其已经成为国家知识产权局研究人员获取学术资源的重要渠道,截至目前,平台累计点击量已超过100万人次。
据了解,审查员不仅可以通过学术刊物分享自己的工作心得,还可以通过各种学术论坛学习审查领域的专业知识。“中国专利学术论坛每年举办6期至7期,主要推介研究成果,比如专家解读审查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等。技术说明会为行业技术专家与审查员搭建技术交流平台,旨在提高审查员的技术素养,帮助审查员更好地开展审查工作。”上述负责人表示,今后,学术委员会将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抓住机遇,加强统筹,突出重点,提升水平,推动国家知识产权局学术研究工作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