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日,上午9时。记者如约在镇江高专正则楼见到镇江高专副校长陆介平,发现了办公室的另一块牌子——“国家专利导航试点工程研究基地”。
一座高职院校的普通办公室,屋内陈设简单质朴的办公家具,竟承担着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研究任务。“作为知识产权研究的专业机构,发挥国家知识产权宏观管理的智库功能”,陆介平这样介绍“国家专利导航试点工程研究基地”。他手边的电脑上,还正在调试着一套用于全国专利导航试点工程的信息平台——国家专利导航综合服务平台,未来的试点申报、项目评审、统计分析都将在这个平台上进行。
全国高校众多,“国家专利导航试点工程研究基地”怎么会选镇江高专?
原因是镇江市在知识产权领域的厚实家底。2012年,镇江市成为首批23个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之一,每年有9800多件专利授权,具有领先其他城市的专利创造优势。在知识产权投融资、专利保险、优质发明专利的培育、专利运营及专利托管方面形成了“镇江模式”。从高校、企业和中介服务机构三个层面都培养了一批知识产权方面的人才,在江大、江科大和镇江高专,既有陆介平、唐恒这样全国知识产权研究的领军人才,还有一支30多人的知识产权研究团队。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政策文件以及重大项目实施都有他们的研究成果,近两年,他们已经有二三十个国家级课题被立项并实施完成。
国家专利导航在做什么?作为国家专利导航试点工程研究基地主任的陆介平介绍,专利导航就好比是产业发展的“指南针”。发达国家经过300多年的知识产权发展历史,企业在专利领域可谓“全副武装”,整个国家也有着一整套的保护体系和能力。相较之下,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才刚刚起步,尤其在企业层面需要强力地推进,所以在2013年启动了国家专利导航试点工程,就是希望通过专利分析明确产业发展的方向,规避知识产权的风险,并为中国制造实施知识产权的全球布局。针对具体企业而言,专利分析使企业更加了解产业发展趋势,主要竞争对手的动态,使企业发展得更好更顺。专利导航试点工程还有一项重要使命,就是推进我国专利运营的发展,即引导企业围绕核心技术实施专利布局,培育高价值专利,提高对市场的控制能力。
专利如何导航?陆介平以在镇江市举足轻重的碳纤维产业作为例子,“恒神”与日本三菱和东丽公司形成重要竞争,对方在碳纤维相关的技术进行了专利布局,其中在日本专利量达到400件,在华申请也达到上百件,这已经成为镇江市碳纤维产业高端发展的主要障碍,因为恒神、航科拥有专利之和都不足百件。专利导航就是要以镇江市碳纤维产业专利布局为“靶向目标”,通过专业分析,在碳纤维生产的新工艺、新应用领域,有目的地构筑自己的专利布局,达到自身的市场占有地位。同样,在航空航天产业,镇江市陆续引进了中陆航星、航天三院的特种材料,从新材料、新能源到先进制造,几乎覆盖了完整的产业链。若在这一时期,及时导入专利导航产业发展思路,可以迅速推进专利产业化,布局一道道“专利墙”,确立市场尤其在国际市场上的优势地位。
在陆介平的眼里,随着“互联网+”接踵而至的就是“知识产权+”。他说,“互联网+”体现了商业模式的创新,而知识产权则是关键核心技术的支撑。从德国工业4.0到中国制造2025都是产业发展智能化、智慧化的过程,其中创新驱动战略必然是产业发展的关键,而知识产权在其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没有专利技术的支撑和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就不可能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目标,这就是从商业业态角度分析的“知识产权+”。(记者石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