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蚁的危害是极大的,仅我国每年就有几十亿的损失,其具有三个特点:
1、隐蔽性:除一年一度的季节性分飞外,工蚁、兵蚁从不露天活动,其巢穴多在地下和物体的隐蔽部位,一般人们不易发现,其危害通常是从内部向外部扩张的;
2、广泛性:白蚁以纤维素为主要食源,而纤维素随地都有(包括木制品、纸制品、棉制品等),因此,人民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和国民经济各个部门都会受白蚁危害;
3、严重性:白蚁的生物特性是营巢社群性,一个成熟的白蚁巢少则几万只,多则几百万只,常可造成房屋塌、堤坝溃决、船沉、桥断、文物毁灭、档案消失、农作物被毁等严重后果。白蚁会分泌蚁酸(属强酸),能腐蚀钢筋、混凝土,能穿过坚实的墙体,所以白蚁是无孔不入的。
数说“白蚁之战”
累计预防处置2000余项工程、建筑面积近3000万㎡累计灭蚁处理1000万㎡技术推广应用宜荆荆、潜江、恩施,惠民过100000户仅秭归一县布设监测点2000个,行程超过2000公里宜昌城区蚁害发生率被控制在3%以下,位列全国前茅宜昌市白蚁防治研究所在编在册9人,拥有国务院特贴专家1名,省管专家2名
白蚁战士—熊强
熊强:2015年宜昌市“五四青年奖章”金奖获得者,2014年中国物业协会白蚁防治先进工作者,2014年度“全国白蚁防治信息宣传先进个人”,2013年度“宜昌市第四届青年科技奖”,2012年度“湖北省青年岗位能手”。
2007年6月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专业。2008年6月被宜昌市白蚁防治研究所作为高层次技术性人才引进。硕士研究生学历,工程师。现任宜昌市白蚁防治研究所副所长。
自2008年以来,熊强深入农村一线,研究农村住房白蚁防治新技术科技开发。先后三次获得省政府科技成果表彰和奖励,两次获得市政府科技成果表彰和奖励,在国内外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0余篇。
俗话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从古至今,人们就对白蚁之害是深恶痛绝。
据不完全统计,宜昌目前仍有36种白蚁,占到了湖北省已发现白蚁种类的60%以上,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000余万元。宜昌是国家建设主管部门划定的白蚁危害重灾区。
宜昌市白蚁防治研究所是宜昌编办核准的公益二类单位,多年来,以预防、灭治白蚁为主要任务、研究防治白蚁为辅,同时承担部分白蚁灭治公益服务以及白蚁防治新技术、新药物推广应用工作。
作为最为“冷僻”的部门之一,该所多次承担省市级科研项目,针对宜昌地域特点和白蚁发生防治实际进行研究,解决了多项建筑设施白蚁防治的技术难题,在部分领域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先后有6项科研成果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项,其中省级科技奖励3项,取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3项,在国内外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30余篇。
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宜昌市白蚁防治研究所,探秘一只小小白蚁,何以催生如此多成果、专利、创新、发明及重量级科研文章。
谈“蚁”色变白蚁战士在实践中求索
宜昌地处长江中游,属亚热带季风河谷气候,周年温差小、极端低温为全省最高,非常适合白蚁生长和繁殖。对广大的宜昌市民而言,可谓“谈蚁色变”,特别是在偏远山区的农村,缺乏必要的防治技术手段,更深受白蚁之害。
宜昌市白蚁防治研究所所长李为众告诉记者:“很多人不了解白蚁的危害,白蚁不仅仅只是蛀蚀木质家具及房屋,对生产生活都能造成巨大威胁。我们的白蚁防治技术创新,多是从实践中得来”。
宜昌市白蚁防治研究所是省内最早取得白蚁防治一级资质的单位、国内鲜有的白蚁专业研究机构,自1989年建所以来,一直秉承“科研兴所,服务社会”的发展思路,承担着宜昌市城市房屋白蚁预防、灭治工作。至今已累计为宜昌市2000余项工程,建筑面积近3000万㎡的房屋进行了白蚁预防药剂处理,为约1000万㎡的房屋和园林绿地进行了白蚁灭治处理,使得蚁害发生率被控制在3%以下。
扎根“冷”门用火热的情怀耕耘奉献
把科研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一直是宜昌市白蚁防治研究所奉行的理念。“产、研结合”的科技成果转化策略,为当前的白蚁防治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但唯一不变的是,团队对这份冷门工作的热情。
2015年1月26日,“秭归县白蚁监测系统建设工程”获得建设资格,是实施“产、研结合”的科技成果转化策略以来所收获的又一重大成果。
当日,该所便在所长李为众的带领下,组织施工团队开赴秭归县屈原镇开始施工。
“秭归县白蚁监测系统建设工程”项目属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的三峡后续规划政策补助类项目。项目建设包括对秭归县12个乡镇的白蚁灾害调查和对7个库区乡镇的白蚁灭治、白蚁监测点的设置,以及白蚁监测后期的回访、维护。项目的实施可有效的掌握宜昌库区蚁害发生动态,帮组库区部分居民解决困扰多年的蚁害问题,对保护库区生态及库区居民防灾减灾保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期间,技术人员克服气温下降、初雪降临的困难,用一周时间便完成了屈原镇90户移民户白蚁治理和360个监测点的布设工作。施工还首次应用了精确定位技术,将监测点位置精确定位到厘米级的范围,确保了库区白蚁危害监测的准确性。
截至5月9日,“秭归县白蚁监测系统建设工程”项目已完成500户农村住房白蚁治理和2000个白蚁危害监测点布设。在项目实施期间,行程超过2000公里,遍布秭归县8个乡镇23个村。施工队员兢兢业业、不计报酬,以团队利益为重,其中在沙镇溪施工期间,董祖辉母亲大寿,他都没有请假回去给母亲祝寿,而是坚守在项目上。
生态“革命”巨力推广绿色常态化治蚁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居民在面对白蚁灾害时,传统的方式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大量喷洒化学药剂,给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了潜在威胁。
为了防止在治理白蚁过程中对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近年来,研究所加大人才引进机制和科研创新能力,采取措施改变传统的白蚁防治方式,逐步推广应用环保型白蚁防治新技术。
特别是“十八大”报告以后,宜昌白蚁防治研究所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白蚁防治环保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将白蚁防治转型升级上升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其中主要以白蚁监测控制技术为核心,开展高效、持久的白蚁引诱材料和饵剂研究,开发白蚁入侵自动检测技术和长久有效的白蚁监控装置。
该所副所长熊强介绍说,白蚁监测控制技术的原理是选择白蚁喜食的食物作为诱饵装置,把这类装置埋在地下,定期检查。一旦发现白蚁取食,即更换或放置毒饵,白蚁取食毒饵后在群体中通过交哺和修饰行为互相传递最终达到杀灭整巢白蚁的作用。
针对白蚁监测控制技术取代毒土屏障法的行业发展趋势,以及当前监测控制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我们致力于研究诱杀合一的白蚁长效控制系统,从根本上解决当前监测控制技术的不足,取代毒土屏障法预防白蚁的传统模式。
同时,熊强也表示,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白蚁防治药物对环境的影响,必须努力研发和推广使用新技术,逐步减少甚至淘汰化学药剂的使用。还将加强对白蚁综合治理的进一步研究,积极推广白蚁长效监测系统在我国白蚁防治中的应用,以实现白蚁防治工作与自然的协调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