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是农业大市,有着丰富的农特产品,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清远鸡、英德红茶等农业类地理标志产品,有些甚至被冠以城市名片之名。
但令人惋惜的是,这些地理标志产品都面临着假冒商品充斥市场的问题。以清远鸡为例,虽然属于“中国地理标志产品”,但根据此前媒体,目前外地养的“清远鸡”比本地的还多,市场上至少50%的清远鸡都属假冒。而英德红茶的状况也不乐观,曾有从业人员向笔者反映,多有外地廉价茶冒充英红的事发生。
笔者认为,此类假冒商品对清远的声誉有极恶劣的影响。豪厘不伐,将用斧柯。近日发生的黑龙江五常大米的“信任危机”为清远敲响了警钟。
黑龙江的五常是个县级市,以号称“香天下”的五常大米而出名,作为典型的农业市,它还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全国粮食生产十大先进县之一,全国水稻五强县之一。
和清远的很多农副产品一样,五常大米也顶着“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金招牌,但该市的副市长却声称今年以来五常大米遭到“有史以来最大的信任危机”,该市70万农民日子难过。
事情的缘起被很多人认为是2014年10月29日某媒体刊登的《五常大米调查:外地米“洗澡”经销商“加工”,勾兑按需提供》一文,通过五常、上海两地实地调查,指出五常大米不仅仅被广泛假冒,还有外地米运到五常当地“洗澡”后,摇身一变为“五常大米”出售;甚至不管当地经销商还是上海经销商,都存在按需勾兑,掺假售米等现象。
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又该如何解决?五常市的副市长带着问题进行了一番“暗访”,虽然过程很艰辛,但结果还是反映了目前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方面所面临的问题,值得清远研究一番。
暗访发现,五常大米勾兑的现象在北京、上海、天津这几个直辖市都存在。但对于这一行为,目前很难执法。首先是产地的鉴别方法有一定困难,现行五常大米标准中,没有特征性的指标,对于五常大米描述的“稻花香”特性,也没有形成量化标准,仅停留在人为感官上。此外,五常市的产地打假经验几乎为零,因为五常大米根本就没愁卖过,五常市之前根本没有想到要利用注册商标来维权。
清远的农产品在这些方面做得怎么样?笔者查询五常大米的地标定义,虽然已经较为详实,但仍旧能找出漏洞,那清远的众多特色农产品呢?是否有了详实的地标定义,是否还有需要完善的地方?
清远对众多特色农产品的维权经验有多少呢?恐怕也是没有的。难道真要等到形势所迫,不得不到外地为清远农产品维权的时候,却发现连具体如何维权都不懂,相关部门恐怕就有负数百万农民所托吧?
说一个眼前的例子,随着清远电商行业的发展和物流配套的完善,清远鸡走向全国指日可待,而外地养殖的所谓“清远鸡”,抢的可是本地农户的饭碗。
“五常大米”带给清远的启示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