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的专利权价值评估 山东省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一水产店的皮皮虾(海水产品)检出重金属污染问题 2017音乐行业年初盘点:后版权时代的群雄争霸 山西晋中市市场监管局抽检食用农产品59批次 1批次绿豆牙不合格 世园精彩延续 知识产权相随 甘肃省食药监局抽检185批次食品6批次不合格 河北省张家口市抽检食用农产品189批次 不合格8批次 惩罚性赔偿的“基数”与“系数” 广东省广宁县市场监管局抽检食品265批次 3批次食用农产品不合格 不能让海淘商品成了“维权死角” 青海省商标品牌指导站授牌仪式举行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申请加入马德里体系 诺基亚在美德起诉苹果侵权 涉及32项技术专利 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司法部副部长艾斯莫娃演讲 河南濮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9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 上海紫燕食品公司两批次产品抽查不合格 三星手机新专利曝光:环绕式显示屏幕设计 食品安全新播报 四川红原遛遛牛食品公司烟熏牦牛肉不合格 广告语申请注册商标是否具有显著特征? 甘肃省食药监局通报19批次抽检不合格食品 安徽省食药监局:10个批(台)次医疗器械产品不符合标准规定 平遥陈醋“掺水”,造假之风如何止 四川凉山州启动2019年州级成果转化暨专利实施项目申报工作 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相关部门赴苏州调研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工作 上海海关查获涉嫌侵犯进博会参展商知识产权案件17起 广州市场4批次婴幼儿配方谷粉检出不合格 福建厦门:2批次胶粘剂不合格 江西抚州市食药监局:1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 广东广州开发区联合公安、海关等多部门 协同推动知识产权保护 浙江常熟经开区获批省级知识产权示范园 卢森堡专家介绍品牌与商标的差异之处 中国力量推进完善知识产权治理 湖北咸宁市发明专利授权32件 增幅位列全省第三 内蒙古查处不合格及假冒伪劣儿童用品千余件 “欧璐卡”太阳镜等13批次眼镜不合格 北京首届知识产权"十大"评选揭晓 辽宁沈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抽查:1批次女鞋不合格 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查扣电子锁假冒制品 湖南省湘潭市市场监管局抽检食品94批次 8批次不合格 湖南三年撬动七十亿元助推专利转化 家具企业品牌推广把握关键点 新修订《反不正当竞争法》获通过 相关部门负责人回答记者提问 陕西商洛市市场监管局:1批次农产品不合格 广东省珠海水产品抽检2份样本不合格 青海西宁海关举办国家级出口枸杞质量提升示范区培训班暨枸杞品牌建设论坛 Chubby Noodle诉Fat Noodle侵犯商标 贵州省质监局抽查软体家具(床垫)产品31个批次问题产品检出率为22.6% 诺和诺德不容他人保健鞋“傍”自己 丰田发布自动驾驶新专利 打消安全疑虑 中国(内蒙古)沙产业专利大数据服务平台开通运行

防伪码造假是监管的再次失守

很多人网购到货后会以防伪码辨真伪,但这真能防伪吗?记者调查发现,一些防伪码制作公司为了获利,违规收钱制作假防伪码,建假的查询网站,成为假货“转正”帮凶。而假防伪码背后,监管存在漏洞,甚至个人也可购买到防伪制作系统。(12月8日《新京报》)

这真是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尴尬局面。防伪码本来是用来对付假货的,而假防伪码却给假货“转正”;打假的利器变成了做假的帮凶,足以让消费者对假冒伪劣商品防不胜防。然而,话说假防伪码成了假货“转正”的帮凶,但只能怪这个标签“倒戈投敌”么?试想,不法厂商既然能制造出高仿的假货,难道还做不出一个防伪标签?如果真要追根寻源,问题还是出在监管漏洞上。

其实,当一种商品需要防伪码来证实或证伪的时候,说明市场上的商品已经鱼龙混杂。给商品戴上防伪码,一方面是合法商家的合格商品“自证清白”,另一方面是把甄别真假商品的责任,交给了消费者。这虽然可以说是一种科技进步,但同样也是监管的滞后。如果相关监管部门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对每一种商品从生产到上市,都控制在合格的质量范围内,即使有个别疏漏,也不至于让假货充斥市场。因此,防伪码的流行,也只是监管上的辅助手段,而假货泛滥,已经是监管上的失守。

只要监管在第一道防线上失守,就不难想象之后的溃败。道理非常简单,假防伪码同样属于假货,同样是不法制造商的产品。如果管不住跻身天价商品的假货,还怎么管得住售价只有几毛钱的假防伪码?因此,假防伪码的面世,是监管的再次失守。而监管在这道防线上的失守,就让混过了第一道防线的假货,有了“弄假成真”的机会,加大了其欺骗性和危害性。

这种尴尬局面,很有点“大活人被尿憋死”的意味。在商品和防伪码之间,二者都是“死”的,而保证商品质量,保障消费者的利益,是有着一批大活人的。堂堂的办公楼,忙碌的执法车,威武的大盖帽,都各就各位、各司其职。那么,为何在一个公务员比例很高的国家,对应的管理能力如此薄弱?诚然,防伪码的应用,并非必然意味着监管上的落后,但当用于防伪的标识也出现伪造的时候,监管上的滞后和漏洞就昭然若揭了。否则,假防伪码的生存,涉及到一系列的过程,也就是说存在各方面需要监管的环节。为何假防伪码能够顺利完成相关手续,完备后台信息,让假防伪码“活起来”呢?

《产品防伪监督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防伪技术生产企业不得生产或者接受他人委托生产假冒的防伪技术产品。而其中的“不得”,不可能寄希望于生产企业自觉遵守。一个普遍的常识是,任何法律法规中的“不得”,都对应着一个对此监管的“有关部门”,这些法律法规能不能做到令行禁止,就要看有关部门是不是积极作为。无论假冒伪劣商品还是假防伪码,都涉及到现行法律法规中的“不得”或“禁止”。那么,为何假货得以如此泛滥,而且连打假的防伪码也得以造假?对此,负有监管责任的相关部门,难道不觉得脸红?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您喜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