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生产康师傅,我就克隆“康帅傅”;你推出奥利奥,我就山寨“粤利粤”;你的“猴姑”饼干好卖,我就搞个“猴菇”饼干……这些牛皮癣一样的假冒名牌,已成为食品行业,尤其是农村偏远地区和城乡接合部的一大公害,必须下大力气整治。
“康帅傅”们的危害显而易见:严重侵害消费者的权益;给正规厂商带来经济和声誉损失;扰乱市场经营秩序,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反市场结果。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这句几乎说烂了的话,在一个“康帅傅”们横行无忌的商业环境里,多少显得有些无力和苍白。为什么山寨食品屡打屡犯、甚至越打越多呢?
除了老生常谈的造假成本低、市场监管弱等之外,消费环境的低劣,也是导致假冒伪劣食品泛滥的重要原因。
分析这些假冒伪劣食品的市场流向,很容易发现这些披着“名牌马甲”的假冒伪劣产品,最大的集散地在农村偏远地区和城乡接合部。而这些地区的消费者,大多信息对称性差、价格敏感度高、法律维权意识弱、自我救济能力低,属于典型的弱势消费群体。因此,受到的伤害就更深、更重。
这说明,消费环境的低劣和消费者自身的弱势,既是“山寨名牌”泛滥的原因,同时也是结果。这就要求我们在整治假冒伪劣食品时,既要加大“围追堵截”的执法力度,让造假者身败名裂、倾家荡产,又要改善偏远农村和城乡接合部的消费环境,提高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和法律意识。疏堵结合,标本兼治,方能根除山寨食品之害。
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这句用于野生动物保护的名言,也适用于假冒伪劣商品的生产、流通和消费诸环节。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作为市场主体之一的消费者,只有成为真正的“经济人”“法律人”,“山寨食品”才会无处遁形。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