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一针治愈”、“一片见效”这样的宣传,您可得千万留个心眼儿。尽管眼下那些一人分饰多角的“神医”近来在电视上消停了不少,但他们那套“言之凿凿、有根有据的”卖药理论近来却是转战网络大行其道起来。
与传统制假售假行为相比,网上制售假药具有隐蔽性强、违法犯罪链条长以及犯罪规模化的特点。这也对相关部门打击犯罪提出了新的挑战。今年6月起,公安部部署“云端行动”重拳打击涉网假药犯罪。日前顺利收官的打假行动摧毁犯罪团伙400多个,抓获犯罪嫌疑人1300多名,涉案价值高达22亿余元。
涉案人员之多,涉案金额之大,令人咋舌。那么这些犯罪分子到底如何在网上行骗的呢?那些假药到底是用什么做的呢?中央台记者汤一亮对公安部经侦局知识产权处处长王志广进行了专访:
今年年初,各地公安机关在工作中发现,一些不法分子通过互联网倒卖假药的情况十分突出,互联网已逐渐成为非法经营药品、制售假药犯罪的重要手段和渠道。
王志广:从3月份,公安机关发现在网上有一个QQ群,专门是有一些犯罪分子来进行交流、互相推销、兜售假药,公安机关对这些QQ群以及这些人员进行了专门监控 ,逐渐发现了目前在互联网上有很多犯罪分子在活跃着,进行非法经营药品和制售假药的犯罪活动。
王志广透露,涉网的假药犯罪,可以将在某地生产的假药迅速扩散到全国各地进行销售,危害巨大。比如犯罪嫌疑人李某在广东生产假药,而且他生产很多假药都是常见用药:
王志广:广东的李某非法设立窝点,利用淀粉、盐水等原料非法生产“吗丁?”、“脑心通”、“脑蛋白注射液”等假药,对外号称是某某药品的全国总代理,设立网站来兜售这些假药。
在李某发布信息后,有意者会通过QQ与他取得联系,身在东北的王某就心照不宣的联系了李某:
王志广:东北的王某看到这个消息之后,利用QQ与李某取得联系,经过几次试探之后,以正品药价的30%从李某处获取了大量的假药。
购得假药后,王某又对外号称自己是当地医药公司的代表,同时他也利用网络发布广告,欺骗消费者,很多消费者购买了假药,使用的时候才发现是假药。除了直接销售药品外,王某还将假药销售、批发给大批药贩子。
王志广:王某也利用自己的公司为招牌,与当地的一些药店进行联络、进行推销,又以加价20%,也就是正品药价50%左右的价格向这些药店进行销售,最终导致大量的假药销售到了农村以及偏远地区的一些药店,很多患者因此买到了假药上当受骗,耽误了自己的治疗。
不法分子利用假原料生产、制售假药,获得高额利润的同时,严重危害了公民的生命安全。可谓谋财害命!
王志广:这些假药的成分大部分是淀粉和玉米糊精,其中,为了欺诈消费者和患者,使他们认为有一些疗效,他们会在里面加入一些过期、变质的原料,包括一些化工原料,使大家在吃起来的时候感觉有一些药的味道。还有一些不法分子为了蒙蔽患者从中榨取钱财,大量在里面添加一些违禁、镇静,乃至有毒有害成分,直接威胁到了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安全。
面对猖獗的网络制售假药犯罪,公安机关果断出手。公安部部署了代号为“云端行动”的打击利用互联网非法经营药品、制售假药犯罪专项行动。截至目前已组织全国29个省区市公安机关连续开展了三次集中破案行动。
王志广:共打掉犯罪团伙400多个,关停违法网站、网店140多家,抓获犯罪嫌疑人1300多名,缴获假冒的“易瑞沙”、“拜糖平”、“保婴丹”等各类药品3亿余粒(片、支),扣押造假原料9吨多,涉案价值22亿余元。
造假者坑害往往是有就医需求的患者,可以说是丧失了基本的道德,应该受到应有的制裁。那作为普通消费者的我们,又该如何识别这些利用网络假药犯罪呢?王志广处长提示,说虽然犯罪分子花招百出,但是主要有三方面的特点。
王志广:一些不法分子有的在各种网站上,包括医药网站、化工网站以及一些新闻网站、门户网站等等来投放药品广告,招揽业务,其实是在兜售假药,令我们的患者上当受骗;有的还专门开设一些违法的网站、网店,从专业的网站去复制、拷贝这些专业的医疗医药信息,把自己伪装成专业的正规的医疗机构,或者说是医药的供应商;有的是在这些网站上专门标注自己是国际专业的机构,同时公安机关也发现很多不法分子已经越来越多地在利用网络通讯工具来进行暗中串联,相互提供倒卖假药,形成了地下的产业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