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是宁夏回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传承人,历经十余年将失传近百年的灵武羊羔酒重新面世,却无力推向市场;一个是灵武当地酒厂看到商机,请来专家自主研发,将灵武羊羔酒成功推向市场。近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羊羔酒的传承人唐世俊,因为看到失传已久、自己抢救成功的羊羔酒却被别人推向市场,年过六旬的他食不甘味。
市面突现失传羊羔酒
作为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灵武羊羔酒酿造技艺传承人,唐世俊经过十余年反复试验、研究,利用祖传秘方让已失传近百年的羊羔酒成功“重见天日”,随后他一直寻找合作伙伴,希望能将这项技艺发展和传承下去。唐世俊告诉记者,羊羔酒的核心秘方至今未向外透露,他也没有和任何企业、个人开展合作。
但是,今年1月的一天,唐世俊忽然从朋友口中得知,灵武市面上出现一款羊羔酒,其售价与包装都与自家酿制的羊羔酒极为相似。听到这个消息,他既吃惊又纳闷:“怎么会有别的酒厂生产羊羔酒呢?”为证实此事,唐世俊将灵武市面上销售的灵武金灵州酒业公司的“灵州羊羔酒”与自家酿制的产品进行比对,发现无论外包装颜色、印花以及对羊羔酒的介绍,甚至是酒瓶都与自家手工酿制的“灵武羊羔酒”极为相似,且灵武高速路旁还矗立着金灵州酒业宣传“灵州羊羔酒”的巨幅广告牌。
近日,记者在灵武市西湖公园对面的步行街走访发现,有两家相邻的商行均销售黄色包装的“灵州羊羔酒”。其中一家商行老板告诉记者,羊羔酒是灵武的特色,每瓶售价2800元,作为礼品馈赠,很上档次。两名经营者均表示,羊羔酒的品质值得信赖,其中一名老板还承诺假一陪十。
传承人认为遭遇侵权
据介绍,2006年,唐世俊根据祖传秘方生产羊羔酒的工艺获得了国家专利。2009年,唐世俊被命名为银川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灵武羊羔酒传承人。同年,羊羔酒传统技艺被录入宁夏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0年,唐世俊被命名为宁夏回族自治区级非遗——羊羔酒酿造技艺传承人。2011年12月,“唐氏羊羔酒作坊”还被定为宁夏回族自治区级非遗项目“传承保护点”。
因为唐氏家族与羊羔酒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所以当唐世俊看到金灵州酒业生产的“灵州羊羔酒”后,认为该酒厂打“擦边球”,利用其家族与羊羔酒的渊源和知名度做营销。“十年间,我为羊羔酒付出了巨大的精力,他们不打招呼就利用我的家族文化,这侵犯了我的权益。”唐世俊说,他已为羊羔酒生产工艺和产品外包装申请了国家专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相关规定,使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尊重其形式和内涵,且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的知识产权,受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保护。而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也为其出具材料,表明“近年来围绕唐世俊在传承过程中媒体宣传出现的宁夏羊羔酒、灵州羊羔酒、灵武羊羔酒均属同一件事,其形成的文化与知识产权应归属传承人唐世俊”。唐世俊据此向灵武工商部门反映侵权问题。
工商认定侵权不成立
对于唐世俊提出的侵权事实,灵武市工商局却不认同。
灵武市工商局商标广告监督管理科工作人员表示,经过对两款产品的比较,虽然金灵州酒业生产的羊羔酒也是黄色外包装,但其包装的文字、图形等均与唐氏羊羔酒有区别,不能构成相同或近似。加之唐世俊开办的灵武大唐食品研究所不是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企业,唐世俊以“灵州唐氏”为商标所生产的“灵武羊羔酒”暂不具备销售和定价资格。另外,该工作人员表示,金灵州酒业生产的“灵州羊羔酒”使用的商标为“灵州同壶”,且“灵州羊羔”商标也已被该企业于2012年年底注册。
工商部门同时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是羊羔酒的酿造工艺和酿造配方,不能限定其他企业按自己的配方生产羊羔酒。基于以上原因,工商部门经过慎重考虑,认为该企业不存在侵权行为。
金灵州酒业对此又有什么看法呢?该公司一名孙姓经理告诉记者,唐世俊所说该企业侵犯其权益是不合适的。
据孙经理介绍,该公司推出的羊羔酒是聘请国内拥有40年羊羔酒酿造经验的专家酿造生产的,2800元一瓶的价格也是根据酿造成本制定。公司虽竖立了广告牌,但该酒目前暂未上市销售,仅酿制了百瓶作为样品馈赠和品鉴,然后依据市场反应,决定是否正式投入生产。孙经理称,该企业是经工商部门注册的合法企业,生产的羊羔酒具有QS标志,产品外包装均为自行设计和制造,与唐世俊酿造的羊羔酒包装不同。
非遗保护传承路在何方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早在2008年,灵武市政府曾计划划拨20亩土地,由政府出资建设厂房和购置设备打造灵武羊羔酒。但由于种种原因,政府投资建厂的设想未能实现,唐世俊的灵武羊羔酒依然未能走向市场。对此,宁夏专利服务中心副主任赵黎明告诉记者,作为非遗的代表传承人,急需破除守旧观念,不能一味地将手中的非遗项目当个宝捧着不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尽快为生产性技术创造条件,将其快速推向市场。
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保护部李雷则建议:“我们曾作过统计,全区87位非遗传承人的平均年龄在50岁,几乎没有正式学历。”李雷表示,大多数传承人对非遗项目的保护意识淡薄,且缺乏维权行动。目前,宁夏仅有两三个非遗项目申请了专利。“就生产性技艺非遗项目而言,如不尽快申请专利,很可能会遭遇仿冒”。
宁夏非遗保护研究中心主任靳宗伟认为,非遗项目尤其是生产性、可产业化的项目要走科学、适度开发的路子。目前,宁夏回族自治区非遗保护中心积极建议灵武市政府把羊羔酒当作“金疙瘩”,在该市沿黄城市带建设中,筹资设立一个羊羔酒生产加工旅游点,让非遗项目进入黄河金岸景点,形成一种人文景观,推动非遗项目的保护和传承。(记者 申东 通讯员 赵锐 张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