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世界头号降血脂处方药立普妥(Liptor)年销售额一度达到130亿美金,专利到期前,即使辉瑞砸了数亿美金以广告、折扣、赠药等方式试图提振市场,但仍无功而返。这就是所谓的“专利悬崖”(patent cliff)魔咒,即专利期内的药品可以得到高额的专利溢价,过专利期后就会被低价仿制药品冲击一落千丈,这也成为仿制药厂家趋之若鹜的盛宴。2011年至2015年将有总销售额约1000亿美元的专利药到期,跳下“专利悬崖”者砸出的水花一个比一个大,然而,中国药企能否赢得这场豪门盛宴的入场券呢?笔者认为并不可盲目乐观。
首先,医药行业的“照专利葫芦画瓢”并没那么容易。少量合成同样的化合物不难,但廉价而稳定地生产出与原研药理化和临床特性一致的药物则颇具挑战性。原研药厂家虽然公开了化学结构,但生产中的技术诀窍(know-how)和药物制剂技术,如药物的成盐、晶型、光学构型和药用辅料等环节都需要摸索或大量技术储备,不达标就无法做到与原研药一致。和小分子化学药物相比,生物制品和大分子药物如蛋白类和单抗类药物的结构更加复杂,理化特性更不稳定,因此生产工艺更加精细,即使欧美市场目前也无一个仿制品获批。
其次,仿制药如何才能成功抢占原研药曾经的市场也是个问题。即使只考虑国内市场,虽然仿制药品在中国的批准门槛较低,有些仿制药即使符合国家标准合法上市但临床使用发现疗效或安全性都逊于原研药,哪怕价格便宜也难成为医患首选。临床中有很多过专利期的原研药销量远超便宜的仿制药,比如可乐必妥和国产左氧氟沙星,波立维和国产氯吡格雷,拜阿司匹林和国产阿司匹林等等不胜枚举。即使质量完全达到原研药标准,对仿制药品的销售前景也不能打包票。原研药在市场销售多年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可信度,较大的价格空间也使得企业能够进行有效的临床宣传。如果仿制品过多则会造成仿制品之间发生残酷的价格大战,影响企业进行药品推广和质量改进,从而进一步加大仿制药与原研药之间的销售差距。
此外,从国外成功的仿制药企业的成长经历看,单纯地仿制并不是最有前途的,能够通过技术手段来改造原药的物理特性和给药方式,从跟随模仿到完成超越才能获得远高于平均水平的利润和更长的产品周期。利用白蛋白包裹技术改造老药紫杉醇而成的注射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悬液(Abraxane)就是最好的例子,它的价格是普通紫杉醇仿制品的10倍,由于疗效更好而非常畅销。
毋庸置疑,仿制药已成为推动全球药品市场的主要力量,其市场份额也将从现在的27%激增到2015年的40%,其销售额也将有望超过4000亿美元。对以原研药为主打的跨国药企来说,要么投入仿制药领域一展身手,要么加大新药研发力度,切不能等“专利悬崖”出现后再摔个粉身碎骨。与之相对比,中国的仿制药企业等着“专利悬崖”上掉下馅饼也绝不是正道,而是要下苦功夫加强自主创新,加大研发投入,吸引高端人才,不断提高药品质量,这样方可把握住机遇,进而争取冲出中国走向世界。(刘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