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知识产权信息珠珠给大家分享带来的《成都水利工程师发明新专利可新增农业耕地面积》,如果您对成都水利工程师发明新专利可新增农业耕地面积感兴趣,请往下看。
今年的大春播种季节即将到来。每年的这个时候,农村大地上到处都在对灌溉渠进行清淤、修理。可记者昨日了解到,成都市一位从事30多年水利工作的工程师潜心研究出一项新型实用技术——装配式涵洞构件获得了国家专利,这项专利不仅将大大减少渠系的维修成本,还能将水利用系数增加到当前的3倍,并通过涵洞表面填土,每米渠道可增加农业耕地1—3平方米!目前,专利获得者余跃建正在寻找合作伙伴,希望让这项专利惠及我市广大农村。
节水——
每亩田每年少用水150立方米
据余跃建介绍,我国农田灌溉的输水渠系主要由干、支、斗、农、毛渠构成,这些渠系中,除干渠和少量支渠外,大多都是土渠为主,且基本上都是明渠。而水在明土渠渠系输送中会被蒸发,同时渗漏也很大,目前农村大多数土渠每立方米水的利用系数仅为0.3左右,蒸发渗漏量达0.7。此项专利采用的涵洞式渠系,恰好能大大降低水在输送环节的蒸发渗漏损耗,从支渠口到田间,每立方米水的有效利用系数可达0.7左右。
节地——
每米渠可新增耕地1—3平方米
记者看到,使用专利技术建成的农田灌溉输水渠系,是把明渠系输水变成了暗渠系输水,除了减少蒸发和渗漏,还可在渠系上方填土,每米渠系填土后,可增加耕地面积1—3平方米。
据余跃建测算,在渠道上方填土,可新增土地为流域灌溉面积的2%至5%,其新增土地折算造价约10—15万元/亩,但成本却是政府和相关投资机构对农村居民宅基地土地整理投入资金的三分之一。若以都江堰灌区内农田用水总量折算,其节水总量相当于新增灌溉面积100—200万亩,可减小用水矛盾。同时约新增耕地30万亩。
省人工——
清淤无需耗时耗力
不仅是节水节地,新专利的使用,还将大大节约人工成本。据悉,原来的明渠直接露天,渠系易淤塞,每年冬春季节,国家都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用于农田灌溉渠道的清淤,仅成都平原的都江堰灌区清淤岁修工程,每立方米造价在80—130元(含外运),耗时达25—30天。而专利中的暗渠不仅可以避免杂物进入,还可根据渠系的宽度、深度,所需输水流量、受力等要素,在混凝土预制厂进行生产,再安装到位。倘若遇有淤积,只需将淤段的上方和两侧的土挖开,从吊装孔处将涵洞构件吊出,对该段进行清淤,完后复位即可。
(编辑:肖悦实习编辑:曹晨)
好了,关于“涵洞”成都水利工程师发明新专利可新增农业耕地面积的内容就介绍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