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知识产权信息珠珠给大家分享带来的《种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如果您对种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感兴趣,请往下看。
本网讯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1.0928万亿斤,再创历史新高,实现半个世纪以来首次连续7年增产,粮食产量连续4年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而近日由中国种业知识产权联盟发布的《中国种业知识产权调查报告》也显示,近10年来我国农作物优良新品种对粮食增产贡献率达到40%以上。对此,有关专家认为,虽然我国种业知识产权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但仍面临外国公司以各种方式进入我国市场的挑战,因此大力强化种业知识产权工作势在必行。
外来种子挑战严峻
“目前国外公司的农作物品种,基本上都是通过在中国设立合资公司,在国内生产销售。”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绍明向记者表示,所谓合作育种,不过是品种从国外拿到中国直接进行筛选之后,一旦适合种植,就开始在中国生产,做到育、繁、推一体化。
这方面的例子已经有很多,人们或许可以从国际知名的跨国公司美国先锋良种国际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先锋公司)进入中国的路径上看出端倪。
2002年,先锋公司与当时我国最大的玉米制种企业山东登海种业公司成立了合资公司山东登海先锋种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登海先锋)。2003年,先锋公司在辽宁铁岭设立先锋育种站,成立合营育种公司。2006年,先锋公司又与甘肃敦煌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敦煌种业—先锋海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敦煌先锋)。
我国有关政策规定,合资公司的粮食品种不能直接从国外引进,先锋公司便采取了通过国内的铁岭先锋种子研究有限公司育种,然后再交给登海先锋和敦煌先锋销售的方式。到2010年底,登海先锋的玉米品种“先玉335”在国内的种植面积约3000多万亩,相关系列品种种植总面积近6000万亩,约占全国玉米总面积的13%。2010年,仅“先玉335”纯利润就近6亿元,如果加上相关系列,其在中国玉米种子市场上年纯利可能达到国内玉米市场的40%到60%。“这相当于用百分之十几的种植面积的品种,换取了国内玉米市场近60%的利润,非常惊人。”李绍明表示。
从目前国内的种业市场看,外资进入我国种业市场速度加快,给我国自主种业发展带来严峻的挑战。上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排名世界前几位的跨国种业公司陆续进入我国种子市场,目前,世界种子市场的竞争十分激烈。“种子的竞争,就是知识产权的竞争。”中国工程院院士戴景瑞教授认为。中国不仅是世界上潜力巨大的种子市场,同时也是重要的种子资源、种子选育和种子生产国。据国际种子联盟统计资料显示,2010年全球种子的市场销售额为近400亿美元,其中中国超过40亿美元,约占11%,巨大的市场吸引着各国种业巨头纷至沓来。国内多位专家表示:“国内种业自主研发及知识产权工作亟待加强。”
自主培育时不我待
面临压力和挑战,近年来,国内农作物种子自主研发也在逐步加速。而加大研发投入,成为专家们呼吁的重点。不少专家认为,中国种业的自主研发能力不强,主要是由于国内种子企业在新品种培育上的研发资金投入得不够。2008年,美国孟山都种子公司研发资金为9.8亿美元,另一家总部位于瑞士的先正达种子公司研发资金为9.69亿美元,各自占其年销售额的8.6%和8.3%。但国内的研发资金投入少是公开的秘密,相形之下发展缓慢。
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生物技术的发展不断深入,我国农作物种业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为了打破这种困境,2011年4月,《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出台,其中提出,要坚持自主创新,目标是到2020年,形成运行高效的育种新机制,培育一批具有重大应用前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优良品种。
2010年11月,在农业部倡导下,全国种业行业50多家有重要影响的农业科教单位、企业、社会团体发起成立了中国种业知识产权联盟,旨在打造我国种业行业知识产权的“航空母舰”。事实上,近年来,我国种业自主研发的速度在不断加快。记者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搜索到,截至去年年底,我国及国外来华提交的农业专利申请为7.8857万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为3.8654万件,占农业专利总申请量的49%。来华提交农业专利申请的国家主要有日本、德国、美国、瑞士,其中,日本的授权量占比高达53.42%,德国达40.48%,授权率均处于高位。
“虽然名义上是合作育种,但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人家不会告诉我们。”中国玉米改良中心顾问张铭堂向记者表示,分利润,育种、销售等环节都无法介入,因此指望合资来解决我国的农作物种子问题不是一条坦途,种业自主知识产权亟待加强。
统计显示,近10年,我国自主研发并经过审定的有上百个玉米新品种,从区域试验<
好了,关于“先锋”种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内容就介绍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