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知识产权信息珠珠给大家分享带来的《与列车一起奔跑》,如果您对与列车一起奔跑感兴趣,请往下看。
——访第二十一届中国专利金奖项目发明人、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胡云卿
在四通八达的铁路线上,时常可以看到中国动车组列车的身影。当列车高速前进时,如何保持车辆的平稳运行?这其中,离不开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车时代电气)高级工程师胡云卿及其所在团队成员发明的“一种用于动车组的快速粘着控制方法”专利(专利号:ZL201410068615.8)。凭借产生的突出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该专利获得第二十一届中国专利金奖。
“我们平常看到的运行中的高速动车组,它的前进动力由作为‘心脏’的牵引传动系统提供。而粘着利用控制技术是轨道交通牵引传动系统核心技术,它的性能与可靠性,直接决定着高速动车组能否安全高效、平稳舒适地运行。我们发明的这件专利,不仅能够减少车轮磨损、延长列车寿命,也能提高乘客乘车时的舒适性。”作为“一种用于动车组的快速粘着控制方法”专利项目的发明人之一,中车时代电气高级工程师胡云卿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迎难而上突破封锁创新
“压力来自于高强度的工作量和需要攻克的技术难题,但是收获和成长也恰恰来自于此。”这是胡云卿时常说起的一句话。正是因为有着敢于攻坚克难的勇气,胡云卿乐观地把粘着利用控制技术的研发比作一场“解密”之旅。
2013年对于胡云卿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这一年,胡云卿来到中车时代电气前身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也正是这一年,时任该公司基础研发中心主任的尚敬带头进行粘着利用控制技术攻关,并组建了以胡云卿为代表的研发团队。这是胡云卿“解密”之旅的开始。
“随着中国高铁的快速发展,动车组速度等级不断提高,列车所需牵引功率由此急剧增长,而决定动车组物理粘着条件的轨面状况与气候条件又更为复杂多变,这对高速动车组的粘着利用控制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之,当时国外对这一技术严格封锁。我们意识到,只有通过自主创新,才能掌握主动权。”谈及“一种用于动车组的快速粘着控制方法”专利的研发背景,胡云卿回忆道。
越挫便越勇。面对重重挑战,胡云卿与其团队成员加紧研发的步伐。“前期,我们对国内外粘着利用控制技术最新进展进行广泛调研,并不断研究西门子、阿尔斯通、三菱等轨道交通巨头的先进粘着利用控制技术。有了一定的积累后,我们仔细研读每一篇粘着利用控制技术相关的中外科技文献,从中寻找新方法和灵感并不断进行仿真验证;认真分析新算法实验数据,从中寻找控制效果最优的方案并不断优化、不断验证。”胡云卿表示,经过两年多日日夜夜的代码编制、代码审查、代码测试、算法验证、性能验证等过程,2015年,新一代高性能粘着利用控制算法终于研制成功。
“从以前技术受制于人到打破国外技术封锁,再到如今实现中国高速动车组列车牵引传动控制技术的国际领先优势,这一段‘解密’的旅程,苦中夹杂着甜,回味无穷。”胡云卿说。
精益求精推动成果运用
“2015年,我们提交的‘一种用于动车组的快速粘着控制方法’专利申请获得授权。该专利从一开始的零运用,到现在推广至动车、机车、城轨等领域,同时专利产品出口至澳大利亚、南非、马来西亚、泰国、阿根廷、马其顿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技术应用领域及范围的不断扩大,也是我们的创新研发能力逐步获得认可的过程。”胡云卿表示。
2016年,“一种用于动车组的快速粘着控制方法”专利在开始推广运用过程中发生过的一段“小插曲”,至今让胡云卿记忆犹新。“当时,我们生产的搭载这一专利的内燃机车在向澳大利亚出口时遇到了阻碍。”胡云卿回忆,由于澳大利亚对机车在牵引性能、轮轨粘着性能方面要求非常高,其提出机车必须在悉尼北部一山区进行牵引爬坡试验,而这一山区是澳大利亚境内行驶最困难的铁路区段。同时,其考核方式采用了欧美国家最严苛的标准:单机全程牵引1500吨重物在喷水的轨道表面行驶,同时必须在26分钟内通过弯道,且中途时速不得低于10公里/小时。“即使是世界上最好的机车生产商,也不敢轻易挑战该路段。”胡云卿说。
这一艰巨的任务,便落在当时担任中车时代电气粘着利用控制技术研究方向负责人胡云卿的肩上。“有了前期的技术积累,我们应对这次挑战是十分沉着镇定的。在现有粘着利用控制技术的基础上,我们借鉴国外同行优秀的处理手段,引入新型控制理论、开发了高性能算法,对粘着利用控制软件进行整体性重新设计。”胡云卿说,经过3个多月的反复改进与试验,该款内燃机车通过了考核要求,获得在澳大利亚全境所有线路运行的许可证。
“此次的经历,既让我们对自己研发的技术有了更多的信心与底气,也提醒着我们,技术攻关的道路没有终点,需要持之以恒不断创新与改进。”胡云卿说,每一天,动车组列车都在自己团队设计的轨道上向前行进。而与列车一起奔跑,是他们一直引以为傲并坚持去做的事情。(本报实习记者熊花平)
(编辑:蒋朔)
好了,关于“车组”与列车一起奔跑的内容就介绍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