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知识产权信息珠珠给大家分享带来的《50多项专利“生财”10亿元》,如果您对50多项专利“生财”10亿元感兴趣,请往下看。
记者从高新区人社部门获悉,截至目前,该区已累计拥有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1家,引进博士后21人,出站7人;站内博士后人员累计发表各类高水平论文30多篇,申请国际、国内专利50多项,带来直接经济效益超10亿元。
1999年,高新区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宣告成立,这是原国家人事部在全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设立的第一个区域性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11年和2013年,高新区又先后设立苏州科技城、创业服务中心两家省级区域性分站。至此,该区共有包括苏州科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苏州阿特斯阳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苏州兴业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8家;莱克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苏州东菱振动试验仪器有限公司、苏州协鑫光伏科技有限公司等省级博士后工作站13家。
“自建站以来,高新区始终把博士后人才作为区域转型升级的重要资源予以引进、培育,充分发挥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载体作用。15年来,这些博士后人才为区内企业发展,特别是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开发等技术创新及高层次人才梯队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高新区人社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
孙丹峰是从苏净集团博士后工作站走出的博士后中的杰出代表。他不仅是高新区首位引进的企业博士后,也是首位出站后继续留在原企业担任高管的博士后。2000年,孙丹峰进入苏净集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他研制成功的18v-33v低压压敏电阻各项技术性能已达国际同类产品水平。出站后,孙丹峰留在苏净集团工作,成为公司不可多得的复合型人才。2009年,孙丹峰加盟入股苏州电通电力电子有限公司,任法人代表执行董事兼总工程师,进行纳米掺杂高能氧化锌压敏电阻阀片及专用纳米氧化物添加剂的制备的研发。短短5年间,公司已获国家授权专利10多项。
近年来,为了让像孙丹峰这样的区内博士后人才更好地发挥专业优势,区人社部门还为在站博士提供科研项目申报及社会保险、健康保健等一列便捷服务,还为设站单位与博士后争取对上资金超过400万元。
2012年,高新区还专门出台了《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资助办法》,对进站博士后研究人员,在合同期内给予总计6万元的生活和工作经费资助;在站博士后获得市级以上博士后科研项目资助计划的,按照1:1比例给予项目匹配经费资助;在站期间获得国家、省、市科学技术奖的博士后研究人员,按照1:1的比例给予配套奖励资助;出站后继续留在高新区工作的博士后研究人员,给予总计10万元薪酬补贴,对符合条件的优先支持申报省企业博士计划和市姑苏重点产业紧缺人才计划。两年中,已累计资助13位博士后。
刘运宇是2013年进入阿特斯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从事离子注入法制备高效太阳能电池研发的。期间,公司专门为他安排了舒适的住房,并配备了专门的研发实验线。他研制的h-pattern电池效率超过产线常规电池0.3%以上,离子注入的mwt电池效率比常规mwt电池提高了0.5%以上。当年,刘运宇本人入选了省博士集聚计划,他的科研项目“下一代ibc全背结背接触电池研究”入选2013年度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记者周建越)
(编辑:曹越实习编辑:曹晨)
好了,关于“博士后”50多项专利“生财”10亿元的内容就介绍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