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知识产权信息珠珠给大家分享带来的《德鑫物联:唯有专利“活水”来》,如果您对德鑫物联:唯有专利“活水”来感兴趣,请往下看。
公交一卡通、扫描防伪门票、第二代居民身份证……我国城市居民的生活与射频识别(RFID)技术有了越来越密切的联系。北京德鑫泉物联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德鑫物联)是“德勤2010高科技、高成长中国50强”排行榜榜单上仅有的一家涉足物联网产业及RFID的企业。2006年,德鑫物联凭借自主研发的核心专利技术,拿下了制造我国第二代居民身份证的8家生产厂商的设备供应订单,继而又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防伪门票的制造提供了设备与技术,并开始走向东南亚、欧洲等国外市场。短短几年的时间,这个仅有60多名员工、两位公司创始人共用一间办公室的小型企业,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其近3年销售额增长率高达388%。
是什么让德鑫物联在短短数年间实现了如此大的跨越?德鑫物联总经理助理吴海丰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说,没有专利就没有订单,专利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突破卡片生产瓶颈
奠定国内潮头地位
2004年,工程师张晓冬与拥有多年销售经验的王韶光一起创办了德鑫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也就是德鑫物联的前身。凭借天津大学光电仪器专业的教育背景以及6年的RFID从业经历,公司创办初期,张晓冬就一头扎进了当时初具雏形的RFID产业,并带领团队研发了第二代居民身份证“Inlay层”生产技术。正是这一技术的成功,奠定了德鑫物联如今在业界的地位。
“以一张普通的非接触智能卡为例,如大家比较熟悉的公交一卡通,其表面为印刷层,卡片的发行者可以在上面印刷图案、标识和说明,而真正起关键作用的、使卡片贴近刷卡机时能够‘滴’一声扣款的核心部件是‘Inlay层’。”吴海丰向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介绍,“Inlay层”中有一圈很细的铜线线圈,用作电磁感应,线圈中间有一个芯片或模块,是用作计算的集成电路。芯片的成本占到了卡片制造成本的70%左右,是卡片中最贵的部分,但安装起来非常容易,耗时较短;而线圈的成本相对较低,但是埋线及焊接的过程耗时最长。因此,一直以来,它都是非接触智能卡生产过程中的一个瓶颈。
德鑫物联自主研发生产的埋线焊接一体机,拥有“多头埋线焊接一体机及其埋线焊接的方法”配套专利技术,能够支持8个卡机同时进行埋线和焊接,即前端埋线,后端立刻焊接,通过这样的方式,每小时可以生产卡片3000至4000片张。
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埋线焊接一体技术也降低了生产成本。吴海丰向记者介绍,德鑫物联在没有生产订单的时候,可以对片张预先进行埋线,形成半成品进行储备,当接到了生产订单,就把订户要求的芯片直接植入到已经生产好的半成品卡片片张中,非常省时。在德鑫物联之前,国内还没有一家卡片制造商或设备供应商能够做到这一点,在同样的配置设备下,德鑫物联的专利技术将制造速度提高了30%至40%,合格率提高了20%。
依靠自主知识产权
拿到二代身份证订单
先进技术研发出来之后,在产品推广过程中,张晓冬听从了朋友的建议,为相关技术与设备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了专利。正是这一举措,让德鑫物联在2006年拿下了我国第二代居民身份证项目大订单。
吴海丰告诉记者,德鑫物联为国家公安部指定的8家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制造厂商提供设备,占据了第二代居民身份证生产设备50%以上的份额,共生产了近6亿张第二代居民身份证。“身份证内储存了我国每一位公民的个人档案,其中包括海量的个人隐私信息和安全信息,因此公安部倾向于与国内RFID设备生产厂商来签订订单。”吴海丰说。
“但光是国内企业还不行,公安部还希望该企业能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这样才能‘立得住’。”在这样的情况下,设备、技术全部基于自主研发,产品口碑颇好的德鑫物联,就顺理成章地获得了这个大订单。当时正值公司成立第二年,尚未进行股份改制,而专利成为了其成长过程中的第一个“助推器”。
“中国在第二代居民身份证上的成功实践,在世界RFID市场都具有典范作用。”吴海丰向记者介绍,一些中国的邻国,如东南亚国家及俄罗斯,都有推进国民使用RFID身份证(ID卡)和驾驶证的计划。如印度尼西亚计划于2012年第二季度开始全面实施国民RFID身份证,所以印度尼西亚本国的卡片生产厂商正在采购大量的卡片制造设备和工艺。凭借制造中国第二代居民身份证的“业绩”,2010年,德鑫物联把来自德国的竞争对手、国际著名的卡片设备供应商“挤下马”,向印度尼西亚销售了大量的设备,占据了当地80%的市场份额。
好了,关于“居民身份证”德鑫物联:唯有专利“活水”来的内容就介绍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