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知识产权信息珠珠给大家分享带来的《广西“十二五”科技创新唱重头戏》,如果您对广西“十二五”科技创新唱重头戏感兴趣,请往下看。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同时,全会强调要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对科技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广西今后五到十年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翻两番、跨两步、三提高”的奋斗目标和加快“五区”建设的战略任务,要把科技创新作为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的重要支撑,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大力培养引进创新型人才,营造全民创新环境,建设创新型广西。广西“十二五”规划纲要也提出,到“十二五”期末,广西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2%,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提高到3件,要实现两个目标,“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速要分别达到37.8%和63.1%。
根据中央和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部署,结合广西科技发展实际,“十二五”期间,广西科技工作将围绕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战略,按照“强基础、提能力、促发展、惠民生”的思路,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支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实施科技重大专项和工程为抓手,以深化改革为动力,着力强化科技基础,着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支撑千亿元产业发展,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着力发展民生科技,明确了实施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工程、完善广西创新体系等八大任务,组织实施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研究等十一个重大专项,推动创新型广西建设,为加快经济转型和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温和,低调,广西人的传统性格;创造,创新,八桂发自内心的追求。
“科技创新支撑特色优势产业领先全国”,“国家高新区数量位居西部各省市前列”,“国家级创新平台建设喜报连传”,“国家重点实验室实现零的突破”……一项项亮丽而喜人的突破,是对广西科技发展成就的最大肯定。
2011年,广西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指数已跃居全国第19位。
在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的今天,正在加快构建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高地、我国沿海经济发展新一极的八桂大地,在科技创新的映衬之下,更显生机无限。
八桂,因创新而美丽;创新,因八桂而精彩。
在广西北部湾开放开发的澎湃大潮中,属于科技创新的那一抹浪花显得格外亮丽。
“广西创造”大放异彩
整车线条流畅修长,断面与曲面的处理上刚柔并济,体现奔马般的力量感与运动感;内饰以黑灰两色互相呼应,中控面板到仪表台一体化布置,创造宽阔内部空间;发动机保证强劲动力与燃油经济性的和谐统一,排放达到欧Ⅳ水平,动力性能优于行业平均水平……
2010年11月22日,广西首款中级轿车宝骏630在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下线,实现广西中级轿车零的突破。科技创新,促进了广西汽车产业结构优化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带动了汽车产业的发展,使广西成为全国汽车生产突破100万辆的6个省市区之一。
一个地区的科技实力,最终还是要体现到创新能力上。
“科教兴桂,推进创新型广西建设”。“十一五”以来,广西围绕汽车、机械、有色金属等广西千亿元产业发展,整合优化创新资源,组织实施千亿元产业“350”重大科技攻关工程,加大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攻克了一批重大共性关键技术,成功研制了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新产品,有效提升了产业技术水平,加快了广西工业化进程。
在创新领域,一步领先,步步领先。
在创新的路上,我们看到了在科技的支撑下,广西制糖产业以及汽车、机械、有色金属等部分产业领域技术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在国内率先研发出达到欧IV、欧V、欧VI排放标准的柴油发动机、巨型轮胎、高性能铝合金散热器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
在创新的路上,我们看到了在科技的支撑下,涌现出“玉柴”、“柳工”、“五菱”、“欧维姆”等一批经过市场洗礼,在国内国际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
在创新的路上,我们看到了在科技的支撑下,广西食糖、微型汽车、轮式装载机、柴油内燃机等产品市场占有率排全国第一位、汽车产量超百万辆和食品、汽车、冶金、石化、机械5个产业产值超千亿元。
数据为证,在科技的支撑下,2011年,广西全部工业总产值、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及主营业务收入均突破1万亿元,工业化进入中期阶段。
特色农业“脱胎换骨”
灵渠,秦人开掘的隐秘水路,用来夺取岭南的制胜法宝。
作为运河,一直到几十年前,航运都不曾间断,至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秦人用无穷的智慧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成功跨越了两千年的漫长岁月,成为叹为观止又一历史奇迹。
这条古老而又充满科技含量的灵渠见证着岭南地区昔日成熟的农耕文明。
农村面积广,农业人口多,城乡差距大——这是广西的现实,也是广西的区情。区情决定了在广西从一个农业大省进入到工业大省之前,农业仍然是发展的根本。
一直以来,科技创新使广西在甘蔗、木薯、水牛等农业产业方面一直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如何在原来的基础上保持原有优势,强化现有优势,开创新的优势?
近年来,广西重点围绕水稻、甘蔗、桑蚕、畜牧、水产等特色优势产业,开展新品种选育、先进技术推广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等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广西是木薯的主产区,木薯产业一直都是广西重要的支柱产业。近年来,广西相关科技部门通过科技创新、引进选育新品种,相继引进和选育出“桂热引1号”、“桂热4号”和“桂热5号”等一批木薯优良新品种,极大地提高了木薯良种覆盖率和木薯产量,为木薯产业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品种和技术支撑。目前,广西木薯产量已占全国总量的70%以上。
广西也是全国甘蔗的主产区,全区蔗糖产量占全国总量的60%以上,制糖工业在国内占有绝对优势。近年来,广西在国内首先育成“桂糖26号”等一批糖料蔗优良新品种,逐步改变了我国甘蔗品种单一的局面,进一步巩固了广西作为全国最大的甘蔗种植面积和蔗糖产区的地位,为我国食糖安全提供保障。
从北部湾畔到桂北的壮乡瑶寨,从南岭山脉到右江河谷,穿过同样喜人的丰收景象,我们看到了背后科技那一有力的“推手”。
我们欣喜地看到,广西“桂糖26号”、“百优838”、“桂桑优62”等一大批农业产业新品种培育成功,以及标准化栽培、高值化加工等一批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甘蔗、木薯、桑蚕、速丰林、奶水牛、罗非鱼等优势特色产业生产技术水平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我们欣喜地看到,广西糖料蔗、蚕茧、木薯、木材等产量排全国首位,优质稻、香蕉、柑桔、龙眼、芒果、荔枝、蔬菜、食用菌、中药材等产量排全国前列,森林覆盖率首次突破60%,动植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
我们欣喜地看到,广西自主培育的水稻新品种“桂两优二号”和特优“582”获农业部确认为超级稻品种。
在农业其他领域,广西亦不甘人后。
近年来,广西还在良种水牛体外胚胎生产和胚胎移植技术体系方面,确立了世界领先的地位,创造了九项世界第一,成功培育出世界首例亚种间克隆水牛、世界首例冷冻胚胎克隆水牛和世界首例转基因克隆水牛等一批重大成果,建成了世界先进良种水牛繁育基地。
在科技的推动下,广西的农业正在向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的现代农业方向发展。
创新平台优化升级
创新平台,是一个地区构建创新体系的基础。
2008年,百色市现代农业技术研究推广中心等4家单位被评为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2009年,国家非粮生物质能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杂交水稻工程研究中心东盟分中心落户广西。
2010年,明阳生化成为广西首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企业。
……
近年来,广西通过整合创新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加强中国—东盟科技合作与技术转移平台等各级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创新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特别是国家级的科技创新平台实现了重大突破。
截至目前,广西已建立了3家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国家重点实验室、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9家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2家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建设了36家自治区重点实验室、23个千亿元产业研发中心、106家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126家人才小高地,为提升广西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同时,国家高新区的发展也呈蓬勃之势。
2010年9月26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柳州高新区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使广西形成了桂林―南宁―柳州三大国家级高新区为中轴线的区域布局,极大地优化了广西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空间结构,提升科技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从整体上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2011年,桂林、南宁、柳州和北海四个高新区工业总产值达到2226.44亿元,比上年增长15.1%;总收入达到2391.66亿元,比上年增长14.22%;总利税达到251.47亿元,比上年增长17.25%;出口创汇达到21.7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2.88%。高新技术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截至目前,累计达到408家。
随着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广西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能力也大幅提升。自2007年开展部区会商工作以来,科技部对广西的科技经费支持创历史新高。2008—2011年间,累计获得支持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经费达7亿元以上。
另一方面,广西与东盟毗邻,为充分利用广西优越的地缘条件、区位优势和技术积累,进一步加强与东盟的交流与合作,广西科技部门以建设中国—东盟科技合作与技术转移服务平台建设为重点,组织实施“热带亚热带优势农作物品种繁育技术研究与示范”等重点项目,积极推进广西百色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连续成功举办9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科技专题展,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科技成果转化网络等载体建设,初步建立了与东盟国家科技合作的长效机制。
目前,广西成为我国联系东盟国家、开展对东盟科技合作的重要省区之一。
科技成果惠及民众
广西的创新工作,是与民众的日常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近年来,广西把关心和改善老百姓生产生活中的难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用科技破解这些难题,使科技创新的成果真正惠及广大民众。
在知识产权方面,2009年12月,广西颁布《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意见》,对知识产权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南宁代办处获准建设。
近年来,广西新修订施行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专利条例》,出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全民发明创造活动的决定》,制定了《广西发明专利倍增计划(2011-2015年)》等一系列配套政策,设立了财政专利专项资金,强化各级政府对专利工作的绩效考核,加大了对发明专利申请的鼓励资助力度,迈出了专利工作追赶跨越坚实的第一步。
全区专利申请量2010、2011年先后突破5000、8000件大关。今年1—6月,全区共申请专利4757件,同比增长85.6%。全区发明专利申请增长率跃居全国首位,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增长率都扭转了“十一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局面。
每年举办一届科技活动周,是广西推进科技进步的创新举措,在全国开了先河,独具特色,成为了广西科技工作的品牌,在广西乃至全国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1992年以来,广西科技活动周已连续成功举办了21届,为在全区上下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树立科学观念,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步伐,促进经济、科技、社会的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人口与健康方面,加强对地中海贫血、肝癌、鼻咽癌等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疾病的防治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以及相关的新型实用医疗器械和医用材料的研究开发,在常见头颈部恶性肿瘤、地中海贫血、肝炎肝硬化疾病诊断和防治技术等方面跨入了我国的先进行列。
环境综合整治方面,大力开展桂中旱片治理、石漠化治理、四江流域污染治理及工业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的研究开发,为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提供技术支撑。
目前,广西节能减排工作取得良好效果,超额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2011年淘汰炼钢62万吨、铁合金10.2万吨、水泥315.8万吨、造纸25.6万吨。加快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建设,梧州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园区成为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南宁成为全国首批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及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之一。
2011年,全区14个设区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二级以上标准的有13个,39条河流水质达标率为95.9%,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98.7%。珠防林、海防林工程2011年分别完成荒山造林25万亩和9.4万亩,石漠化综合治理取得新成效,2011年完成封山育林71100公顷、人工造林2040公顷。南宁荣获“联合国人居奖”和“国家森林城市”称号,柳州荣获“国家园林城市”称号和“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桂林荣获“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和“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称号,北海荣获“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称号,梧州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科技的迅猛发展与科技应用水平的提高让广西5000多万民众的生活更加幸福和谐。(江东洲刘昊)
(编辑:肖悦)
好了,关于“广西”广西“十二五”科技创新唱重头戏的内容就介绍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