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知识产权信息珠珠给大家分享带来的《给孩子一身安全的校服》,如果您对给孩子一身安全的校服感兴趣,请往下看。
蛇年新春过,当人们还沉浸在节日的喜庆中时,一件校服揪起了广大中小学生和家长们的心。2月初,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在对上海市生产销售的学生服产品进行质量抽查中发现,22批次产品中有6批次存在质量问题。其中,上海欧霞时装公司生产的一款冬季校服更被检出含有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相关教育部门立即要求采购该公司产品的21所学校通知学生暂停穿该“毒校服”,质监部门也已经对此进行立案调查。
“毒校服”事件,在全国范围不是第一起。早在2008年,广东就发现了不法厂家在生产校服时使用含有毒化学品联苯胺的染料和助剂;而此次上海“毒校服”事件中的涉案企业,也被曝出是“3年4次抽查不合格”的“惯犯”。为何“毒校服”屡查屡犯?从国家对于纺织产品的安全生产规范,到学生服的行业生产标准,再到与学生校服有关的设计和检测的相关专利,仔细分析后不难发现,我国学生校服不乏创新,也有较严格的生产标准。但如何保证校服严格按照标准来执行生产,保证这些创新成果为校服生产所用才是应该思考的问题,解决校服质量问题刻不容缓。
标准有待完善
据了解,此次检查中被检测出含有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的面料来源于上游面料生产企业,而并非出自加工环节。那么,我国对于纺织品面料的检测又有何相关规定?对此,中纺标(北京)检验认证中心有限公司(下称中纺标)市场部主任郭文松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我国境内生产、销售和使用的所有纺织产品执行的是最新的强制性国家标准GB18401-2010《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下称国家标准)。中纺标根据国家标准,对纺织产品的甲醛、pH值、可分解芳香胺染料、致敏染料、致癌染料等项目进行检测。“虽然有国家标准,但却没有规定企业必须要强制进行检测,只要结果符合国家标准即可。此外,由于平时企业送来检测的基本都是原材料,而对于面料是用来制作校服,还是制作普通服装,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而校服生产企业也对于标准的执行感到困惑。曾为北京四中、人大附中等学校定制校服的优卡(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告诉记者,目前学生服生产企业使用的学生服标准有《针织学生服》FZ/T73021—2004、《针织学生服》GB/T22854—2009、《儿童服装学生服》FZ/T81003—2003、《机织学生服》GB/T23328—2009这4个标准。“这么多标准同时存在,让我们感到很困惑。”该负责人表示,这些学生服标准与国家标准对于同一考核项目如pH值、甲醛含量、可分解芳香胺染料等有不同的考核要求,使企业不知道以谁为准。“学生服国家标准公布时未作出废止学生服行业标准的说明,造成现实中一些企业仍然使用这些学生服行业标准。我们建议发布与行业标准重复的国家标准时,同时标注该行业标准的废止说明,这样有利于提高产品标准的统一性。”该负责人表示。
监管刻不容缓
记者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上以“学生服”为关键词进行检索,结果显示共有67件相关专利申请,且其中大多为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或外观设计专利申请。而在学生校服的质量检测方面,又有哪些专利呢?记者随后又以“纺织品+检测项目”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发现有“电子电气及纺织品中有害物质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含量的测定”、“便携式纺织品中甲醛的快速检测装置”等500多件专利申请。
由此可见,从校服的设计到质量检测都不缺乏创新,但为何这些创新成果却未能得以有效地运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教委有规定,“夏季学生服只能五六十元一套,冬季的学生服不能超过150元一套”,在原材料、人工、承租费等成本全面上涨的大环境下,校服利润空间不断压缩,因此,部分厂家降低标准、偷工减料就成了潜规则。另一方面,大部分学校校服的质量把关主要靠校方,然而学校并非专业检测机构,缺乏检测等专业知识,因此校方只有选择价格低廉而产品质量看上去还可以的生产厂家,这就难怪屡次抽检不合格的企业也依然能大行其道了。
对此,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刘晓刚教授认为:“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中小学生校服的价格是很低的。要想做到物美价廉,就要通过类似政府采购、批量生产等方式,降低生产成本,并吸收优秀的创新成果,杜绝中间环节,并适当调整目前较低的校服价格,保证生产厂家严格按照相关标准生产校服,提高他们合法生产的积极性。”
对于校服质量监管问题,郭文松表示:“建议质监部门在一般服装质量标准的基础上,研究建立针对校服的更严格的地方标准,并通过大幅度增加抽检比例和频次,加大监管力度。同时,将检验端口前置,从源头上对面料的染整过程进行监控,联合教育、工商、公安等部门,对面料的销售渠道、加工环节等实行全过程监管,一旦发现问题产品立即召回整改,并严肃处罚。”(陈建明)
(编辑:肖悦)
好了,关于“校服”给孩子一身安全的校服的内容就介绍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