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提出,到2035年,我国知识产权综合竞争力跻身世界前列,知识产权制度系统完备,知识产权促进创新创业蓬勃发展,全社会知识产权文化自觉基本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参与知识产权全球治理的国际合作格局基本形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知识产权强国基本建成。这个发展目标为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水平指明了方向。《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知识传播这一大类指标进步明显,特别是知识产权收入在贸易总额中的占比这一细分指标持续进步,表明中国正逐步从知识产权引进大国向知识产权创造大国转变。但我国还不是国际知识产权强国,我国企业频频遭遇国际知识产权诉讼,企业和海外公民的知识产权得不到应有的维权。2017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印发的《知识产权人才“十三五”规划》显示,我国知识产权从业人员超过50万人,但通晓国际知识产权规则与知识产权法理、具有较高知识产权外交谈判能力与商务沟通技巧的国际化人才仍然较少。如何以《纲要》为引领,加快提升国际知识产权服务能力、大力培养精通外语的国际知识产权专业人才,推动国际知识产权语言服务高质量发展,使我国从知识产权大国向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强国迈进,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一、国际知识产权服务离不开高质量语言服务
《纲要》明确提出建立对外贸易知识产权保护调查机制和自由贸易试验区知识产权保护专门机制。强化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推进国际知识产权执法合作。建设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网络,建立健全海外知识产权预警和维权援助信息平台。
“一带一路”知识产权服务离不开高质量语言服务。我国企业开展“一带一路”建设,对沿线国家法律制度和法律文化的复杂多样性了解不足,沿线各国知识产权服务发展不平衡。建设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网络、海外知识产权预警和维权援助信息平台,都需要加强高质量的语言服务,通过快速和精准查询,为企业识别、研判和规避法律风险或提供法律维权援助,用高水平的翻译服务或语言技术服务手段助力海外知识产权纠纷解决和保护调查。面对发达国家设置的知识产权壁垒,加快构建国际知识产权翻译质量监控体系,充分利用语料库、本地化技术、技术写作传播、机器翻译、术语标准化等语言服务手段,提高国际知识产权法规文件文本和技术文本的语言服务能力。
自由贸易试验区知识产权服务离不开高质量语言服务。《纲要》明确提出建立自由贸易试验区知识产权保护专门机制。自贸区具有改革试验权和政策优势,在制度、技术和模式创新方面产生了一大批自贸区自主知识产权成果。加大支持和培育自贸区专利密集型企业发展,对自贸区知识产权保护提出了更高要求。语言服务应主动积极提供知识产权服务,如文献翻译服务和多语言数据库技术服务,助力知识产权国际交流、国际合作、产权保护、成果应用与转化,为企业提供及时和准确的国外专利申请和注册的基本程序、文本规范、术语选择和专利审查的具体内容和信息,完成我国专利国际注册或外国专利在中国的落地。加强专利外文版翻译和知识产权国际转化,拓展海外专利布局渠道,鼓励专利转变为国际标准,实现中国知识产权和专利“走出去”,成为全球通用的国际标准。
知识产权海关保护离不开高质量语言服务。《纲要》强调强化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就是要以知识产权法理法规为基础,结合语言服务,开展商标专用权、著作权、专利权等海关保护活动,制订知识产权海关执法制度和保护条例,完善海关知识产权备案制度,对不断出现的新现象、新概念或新表述提供准确、规范、统一的阐释和标准化术语,加强对知识产权侵权认定等的翻译和传播,建立双语或多语“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执法系统”与国际知识产权案件双语或多语库和查询平台。
知识产权跨国执法合作离不开高质量语言服务。《纲要》指出,要“扩大知识产权领域对外开放”“提升知识产权仲裁国际化水平”。处理国际知识产权纠纷,开展跨国对话交流和联合执法合作,打击知识产权跨国犯罪,语言服务都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仲裁过程中的事实寻求、要约选择、申诉、协商、调节、裁决都离不开语言服务功能。执法者和律师不仅要具备国际知识产权运营管理和法律法规等专业知识,更需要精通外语、多边知识产权外交谈判能力和专业沟通技巧等语言服务能力。
二、自主知识产权品牌国际传播离不开高质量语言服务
2020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显示,2020年,中国上榜公司数量位居世界第一,达到133家。但全球品牌100强榜单(2020)显示,华为是中国唯一上榜品牌,排名第80位,反映出我国企业品牌影响力认可度不高。我国不乏历史悠久和自主创新的知识产权品牌,要提高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认可度,在走向国际市场时,语言服务也要跟上。
在服务方式上,我们要用优质语言服务创新知识产权品牌对外话语体系,转变话语表达方式,构建国家、社会组织和民间个体“三位一体”的语言服务传播矩阵,通过官方和权威渠道、大众媒体、社交媒体等立体化语言服务方式向海外发布和传播自主知识产权品牌。加强涉外知识产权宣传,形成覆盖国内外的全媒体传播格局,打造知识产权宣传品牌。
在服务内容上,通过语言服务内容创新,讲好中国知识产权故事,从官方宏大叙事转向民间日常叙事,突出中国企业知识产权文化和品牌价值观,充分考虑海外市场和受众特点和需求,实现从“宣传”到“传播”再到“沟通”的理念转变。
在服务能力上,要大力加强知识产权科研中的语言服务,包括国外最新文献和研究报告的翻译和引进,为建设国家涉外知识产权高端智库提供语言服务支持,建设知识产权语言服务特色智库,开展知识产权相关的语言服务研究,加强与国际学界的学术交流。
三、国际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离不开高质量语言服务
国际知识产权人才缺乏高水平的语言服务能力,就无法胜任国际知识产权工作。当前,探索语言服务学科与知识产权学科交叉,设立国际知识产权学应当提到议事日程。
一是构建国际知识产权语言服务学科体系。依托国际语言服务二级学科,开展国际知识产权语言服务学科方向试点,解决涉外商事诉讼、国际并购、国际仲裁、反垄断反倾销、贸易救济、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经济法、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等领域的法律语言问题与实践。
二是构建国际知识产权语言服务人才培养体系。国际知识产权语言服务人才的知识、素质和能力包括:
(1)通晓国际知识产权运营规则与管理。能够加强以转化实施为目标的知识产权运用,具备分析知识产权信息与当地发展政策、市场消费与需求、投融资等信息的能力,推进知识产权运营供需对接,提高知识产权运营的资金管理、平台运营、信息检测、绩效提升等业务能力。
(2)具备扎实的外语沟通能力并能熟练运用语言处理技术。能够使用外语处理国际知识产权复杂的现实问题,进行有效地沟通交流与谈判。此外,能够掌握自然语言处理、语言大数据、本地化应用、数据挖掘等语言技术,完成国际知识产权中涉及法律冲突、适用、规范、争端解决、重要条约的语言文字处理工作。
(3)掌握知识产权法相关专业知识。除基本的国际知识产权法外,还包括经济、商标、著作、诉讼、专利等方面的法律知识。
四、全球知识产权治理离不开高质量语言服务
《纲要》明确提出深度参与全球知识产权治理。首先,扩大知识产权领域对外开放和国际交流合作,语言是对外开放和国际交流合作沟通的桥梁,也是知识产权具体内容对外呈现的媒介,语言从知识、技术、使用、教育等方面为知识产权的国际发展提供服务。
其次,知识产权国际公约制订,如国际规则和标准形成的知识产权条约和公约的缔结、生效、解释、保留、修订和终止等一系列环节都离不开精准的语言服务。
再次,多双边知识产权谈判,如谈判内容、程序、原则、策略、技巧都建立在对语言文字、语言技术、语言标准化等一系列语言服务基础之上。
从次,跨国知识产权审查机构合作和信息共享,如合作协议起草、专利申请审批、专利保护、侵权行为调查、失信行为认定、信息传递等都需要语言服务的参与和保障。
最后,跨国机构知识产权服务,如外国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在华开展业务,中国企业在国外需要知识产权服务,包括知识产权评估、交易、金融业务都离不开语言服务支持。
作者:王立非 孙疆卫 任杰
【本文为国家语委“十三五”科研规划2020年度重大项目“新时代中国特色语言管理理论建构研究”(ZDA135-16)的相关成果】
(作者单位:北京语言大学国际语言服务研究院)